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探究躲在照相机后面的街拍达人们

[2009-08-15]      责任编辑:ansel   

费志远个子很高,戴鸭舌帽,穿休闲西装,脖子上系着一条丝巾,看起来并不前卫。这个26岁的年轻人来北京已经4年了,老家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专业是古罗马史,“Stylite就是古罗马的寺庙里坐在柱子上的那些人,我觉得他们穿得很好看”。

每个周末,费志远都会拿上相机,到后海、王府井和西单这样的地方去街拍。“我一般会递上我的名片,自我介绍一下我和我的网站,再和他们聊天,然后就可以拍照了。”费志远说,“我想相对于本地人来说,人们对‘老外’做这件事比较理解。”充分沟通的好处是,拍出来的照片很少会有不直视镜头的情况,而这在其他街拍照片中经常见到。

被诟病的中国式穿法,在费志远看来是另一种时尚

一个学古罗马史的人也可以谈论时尚吗?费志远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他只关心“好不好看”。他不怎么看时尚杂志,因为它们一方面很商业化,另一方面“ 写得也不好”。他的时尚理念更多地来自网站,比如TheFashion Spot和Style.com的论坛。经常被诟病的一些中国式穿法,在费志远看来并没有那么难接受,比如夏天女孩子们穿很短的尼龙袜配凉鞋,又或是有钱的老板们腋下夹一个手包。他觉得这就像北京老太太喜欢穿花衣服一样,外人看起来可能很怪或者好笑,但“存在就是有道理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对美也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妈妈也爱穿花衣服,也许全世界的老太太都是这样的”。

不过,很多男士在穿西装时领带搭配不太讲究,这让费志远很不舒服,“他们的领带可能都是很贵的名牌,但看起来并不好看”。费志远比较不理解的另外一点是,北京人看起来实在是太怕冷了,明明开车的人和坐地铁的人很多,但“穿羽绒服的人还是太多了,波士顿的天气比北京冷得多,但是只要做好头部保暖,穿羊毛服装出去就可以了,因为羽绒服太臃肿,不好看”。

费志远的街拍是有选择的,很多情况下摆上一张照片,是想说明一个观点。他不太赞成把运动服装当成普通的衣服穿上街,也不太赞成在肌肉不太发达的情况下穿T恤,更排斥人造革和化纤面料,还有,“有些女孩的穿法实在太性感了,甚至有些穿法在国外看起来更像卖毒品的——但是她的本意又不是想穿得那么性感”。他更不满的是,这样的衣服,有的还是名牌设计。

费志远本人就是个爱秀的主

“我和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人都买二手货。但中国人好像很难接受这一点。”费志远给记者看他的包,“这是我爸爸买的二手包,背了很多年,我觉得风格很好,就跟他要了来。”而他脖子上的丝巾,也来自于二手交易,摸上去手感很好,但并不是名牌。至于他身上的羊毛西装,则是找裁缝做的。

“在我的老家,裁缝的手工费很贵。”费志远说,“和成衣相比,找裁缝做衣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很奢侈。”他很遗憾中国的裁缝店也越来越少,不过相对来说,还是个不错的选择。“找裁缝我可是专家。拿做西装来说,看看他用的是什么样的扣子,还有领子上的洞是不是真的,还是只是个线缝的假洞,基本上就知道了。服装市场里的裁缝,一般不如裁缝店里的手工好。而江苏、上海、浙江的裁缝技术普遍都很好——我听不懂方言,但是我可以问他们的老家是哪里。虽然价格也不见得很便宜,但是比买来的成衣穿起来好看多了。”

经常出差的费志远去过广州、杭州、丽江和兰州等地。在他眼中,北京是一个很“波希米亚”的城市,不是指着装风格,而是这个城市里的人有“相对粗犷的、波希米亚的、有创意的风格”,而上海则是“想要更儒雅的、时髦的、国际化的风格”。而从整体看,亚洲的风格普遍比较极端,“敢穿”,这一点以东京为最,“即便在纽约街头,也没有那么多化妆的男人”。而对亚洲的另一个印象是,“LV包包太多了,北京满街都是,日本更多,韩国人尤其喜欢。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亚洲人喜欢背夸张风格的包”。

在中国女朋友的协助下,他的中文说得越来越流利,还了解“在中国,我应该在和记者喝咖啡时买单”,甚至在评论《芭莎男士》“风格太极端”和“Kappa更像本土品牌”之后谨慎地表示“这个最好不要写”。

“我打算将来链接更多的街拍网站,再加上一些制衣工作室的链接。”在费志远看来,自己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所在的城市正在流行的东西,这将在未来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意。

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