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探究躲在照相机后面的街拍达人们

[2009-08-15]      责任编辑:ansel   

斯科特·楚门的博客The Sartorialist

伊万·罗迪克的同道不计其数,齐名的有美国人斯科特·楚门(Scott Schuman)和他的博客“The Sartorialist”。一个博客可以被《时代》周刊选为设计界最具影响力的百强之一,这是在过去完全无法想象的。这个名叫the Sartorialist的博客,每月拥有一百万读者,轻松超越诸多主流时装杂志的发行量。而美国著名的出版集团Conde Nast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代理起这个时装博客的广告来,首个合同在2007年9月开始执行。

其实,the Sartorialist无他,唯图多尔。这个名叫斯科特·楚门的美国人,是个时装工业的“老炮”,整天在世界各地飞,在街头拍了许多有型有款的“潮人” 照片,日日上传至博客。2006年5月,men.style.com率先委约他以衣着光鲜的“型男”为主题,拍摄一系列街头快照。进而style.com 也相中了他。如此月月积累下来,读者甚众,影响力日盛,style.com的幕后老板Conde Nast便索性代理起了这个明星博客的广告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最红的时装编辑之一,美国版《ELLE》资深时尚编辑(Senior Fashion Editor)——Kate Lanphear,就是The Sartorialist发掘的。每当时装季,在著名的街拍Blog“The Sartorialist”中,总能看见一个身影,顶着一头沙宣式的白色短发,穿着齐脚踝的高跟短靴,面无表情的盯着你。后来,在“人肉搜索”之下,Kate曝光于广大网络时尚痴面前。

现在,在时装周上能被斯科特拍到,并上传到The Sartorialist上,是全世界时尚编辑为之奋斗的目标。

和伊万·罗迪克这个巴黎人的BLOG相比,在“The Sartorialist”这个以纽约人为主的BLOG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另外一种风格,体会两个城市人之间的差别:一个很颓废,一个很阳光。事实上,在整个欧洲的年轻人中间追捧的是:颓废,纤瘦,拗造型;而在美国,阳光,舒适,宽宽大大才是王道。

NO.3 来自异乡的中国潮流观察员:费志远

费志远的博客Stylites in Beijing

在北京工作的美国人费志远(Nels Frye)把街拍图片放在自己的博客上,他偏爱的主题似乎是老北京风情与现代风格的碰撞,博客专门设了个链接叫“胡同”,里面年轻人的时髦打扮和背后灰灰的砖墙形成了奇妙对照。

费志远作品

“北京女孩子穿带闪光的衣服太多了,我一般都不喜欢。但是这个女孩子‘闪耀’的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与很多街拍网站的风格不同,费志远的网志 Stylites in Beijing显然更用心也更精致一些。他并不是简单地放上一组照片,再起一个“某年某月某处街拍15p”这样的标题了事,而是一般每天只更新一张街拍照,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评论上:“在这个有太多可怕的蕾丝的城市,能看到这样动人的穿法还是挺好的。”“他们只穿阿迪达斯、Mango和Vero Moda这样的品牌——但是在我的印象里,Vero Moda已经做了很多本地化,十足是一个本土品牌了。”

费志远作品“可爱的一对儿”们:左边是胡同里的北京情侣;右边是来居住在北京的日本恋人

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