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佳作赏析>>专题影展>>正文

齐鲁新生代——当代话语的自我确认

[2018-10-19]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齐鲁新生代——当代话语的自我确认

主办:第七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组委会
承办:山东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
地点:济南市美术馆7、8号展厅
策展人:顾群业 李百军
学术主持:邢千里
参展摄影家:
日  越  宁舟浩  吕廷川   白   杉 
塔  可  刘书彤  杨文彬  季芮民

策展人语
所谓“新生代”,是指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人。以“新生代”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新生代”命名这个展览,旨在强调对于“当下”的审视。本届双年展特别梳理了齐鲁摄影的“新生代”,并遴选出日越、宁舟浩、吕廷川、白杉、塔可、刘书彤、杨文彬、季芮民8位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师,做一次集中展示和推介,以期借助双年展的平台,形成良好的舆论引导,并为中国摄影师的个案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每一代人都在上一代人的担忧中长大。齐鲁摄影“新生代”与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山东摄影群体有很多不同,他们与前辈们最大的区别是:不再抱团取暖、集体创作,不再肩负沉重的使命感,不再追求“视觉冲击力”……
齐鲁摄影“新生代”特立独行,对摄影创作有个人化的探索,他们的镜头游离、随性,相信直觉。在齐鲁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个鲜为人知的摄影群体,至今还是当代摄影研究的盲点。
我们希望齐鲁摄影“新生代”尽快浮出水面,让更多的摄影师融入其中。他们不仅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当下的一面镜子,还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一面旗帜,成为推动这个时代摄影进步的新生力量。
世界永远属于“新生代”。

日  越

【摄影师简介】
日越,独立摄影师。生于1969年。原名杨明,籍贯山东寿光,山东溏博人,现居济南。1992年开始摄影创作,作品风格倾向纪实

C城

 关于C城,我更多的是以现实为准绳以诠释为方法,探讨一种个人影像实践。

C城不存在,至少在公众影像中它不存在。它是我自以为是的一种个人观看方法。

C城真的不存在了,是因为我拍摄的场景已经拆迁变故,物逝人非了。

C城存在过,是一种精神式的影像存在。整理照片就像文物考古挖掘。用一张张的照片拼凑出一座消失的旧城时光,用考古发现的方法做一
次历史的审视。

C城真的存在,我试图通过现象学原理梵理我的拍摄经历,我们“看见的”永远比表面上显现的要多。透过城的照片,其实是对过往生活表达一份深深的怀念。用照片来讲述一座小城的琐碎往事。


【日越作品】

宁舟浩

【摄影师简介】

宁舟浩,1975年4月生于山东肥城,祖籍湖南隆回县,艺术硕土,纪实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为国内最早报道农民工城市生存状态、京剧演员当前生存状态和城市社会化养老问题的摄影师,两次获得“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奖,两次获得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两次获得泰山文艺奖。作品多反映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作品传播、影响较为广泛。

毛家工业园
一一一个村庄的梦想和挣扎

毛家庄村隶属于济南市天桥区大桥镇,位于市郊黄河北岸,是一个人口不足五百的普通小村。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在不到八百亩的土地上建起了一百多座家具作坊,把这个当年依靠农业勉强温饱的地方逐渐变全镇最富裕的村庄。如今村民对外更愿意称这里是毛家工业园。

随着良种、农药、化肥、机井和农业机械逐渐被广泛应用,现代农业并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一亩土地一年种植两季庄稼的毛收入,还不及村里工厂一个小工的月工资。在毛家村,家里拥有儿家工厂、是否有房屋出租,是衡量家庭财富的主要标志。

伴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财富的不断积累,村里人际关系、家庭结构、传统生活习俗,以及人和土地的关系正在迅速发生改变。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村内的自留地和宅基地被见缝插针地建了厂房。村内道路狭定,大型车辆通行困难,整个村子没有下水道,几乎没有冲水马桶,更没有暖气。生活区与生产区混杂,作坊产生的器音、粉尘和喷漆车间的异味儿,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环境质量,并造成不少安全隐悦。村里大约五分之一的家庭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开始在十多公里外的城市里买楼房居住,他们的孩子也被送到城里的学校读书。

2016年8月,毛家村所在的大桥镇被撤销同时设立大桥办事处,这意味着当地政府即将加速针对毛家村及周边区域的城镇化进程。2017年5月,毛家村所在区域被济南市政府划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决定未来在这一片区域培育更加环保、高效、崭新的经济区。2017年8月,在经历了数次严苛的环保检查之后,毛家村的全部企业因为不符合新的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而被悉数搬离或关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的村民必须面对转行和远涉他乡的选择。按照政府的规划,2020年前后将在毛家村及周边地区建成三座崭新跨越黄河的大桥,毛家村城镇化的进程将越来越快。

如今毛家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已被完全利用殆尽,这个刚刚富裕起来一心要转型为工业园的村子,必须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它是目前中国无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村庄的一个缩影。

【宁舟浩作品】

吕廷川

【摄影师简介】

吕廷川,1971年生,山东临脓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1996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长期致力于图片故事的拍摄,2008年获抗震救灾山东优秀摄影家。2015年6月入学中国文联第八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同年9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人物专题片,2018年当选山东省第九次文代会代表。

主要作品有《流浪儿之父》(1999-2010)、《汶川地震》(2008)、《二战劳工并存者》(2010)、《唐泣的菜农》(2011)、《南京大屠杀见证者》(2014)等。作品获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国展)金奖,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主要展览:
2011年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云南大理
2012年历届华赛金奖作品巡展,香港时代广场
2012年第四属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山东济南
2013年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广东佛山
2013年中荷摄影文化交流展,荷兰海牙
2015年2015北京国际摄影周,北京中华世纪坛
2018年第二属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作品首展,湖南谢子龙影像馆

华不注

在济南黄河南岸,有一座海拔197米的小山,山呈圆锭状,拔地而起,与其他丘陵不相连。它是一座历史名山,元代赵孟频传世名作《鹄华秋色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华不注”山。山名“华不注”取自《诗经》,意为此山如花距注于水中,就是说其形状犹如湖中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唐朝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山,他在《古风》中写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琴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子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在清代以前,华不注山是济南市区的第一名山。随着山下湖水的逐渐干涠,兴盛千年的华不注逐渐沉寂下来。华不注山一带村舍俨然,大片农田中残存着零星的水塘,倡尔会有水鸟掠过荒芜的芦苇丛。从2013年6月开始,济南市启动了华山历史文化公园的城市规划,围绕山体人工挖掘六千亩的华山湖,山脚下的前王村、邸家庄等19个村庄陆续拆迁,祖居在此的村民从此告别农耕生活,将住进统一建造的安置楼房。从2015年开始,这组照片历时四年多时间,以山体为背景记录了周围的变化。

【名廷川作品】

白  杉

【摄影师简介】
白杉,独立摄影师
1985年出生山东临沂,现居北京首届十佳手机摄影师
入围第二届亚洲先锋摄影师
自出版摄影书《31》、《永珍》
《永珍》入选2018色影无忌新锐摄影奖
相关图片刊发凤凰网《在人间)新京报人物公号、《山东画报》、腾讯在线展、搜狐后窗等
图集《永珍》获百度内容创作大赛2017年年度最高奖
图集《永珍》入围2018年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31》入榜第二届中国摄影图书榜“2017年度自制摄影书”
参展东京、上海、北京等艺术书展
刊发《中国摄影》《摄影世界》

31

“这些年,我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风景,见了很多人。与不同的人讲述那些故事,产生了不同的版本…...我总觉得没感情的照片,是风景的尸体。这些与我私人有关的影像,类似一个记忆的切口,连接着未来与过往…”

一一白衫

【白杉作品】

塔  可

【摄影师简介】
塔可,1984年6月出生于青岛市。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纽约。
200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移居美国纽约市,次年就读于罗彻斯特理工大学(RIT)摄影系。2008年转读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进入RonnieLandfield工作室。
2009年回国,开始以影像的方式进行对于《诗经》文本为主体的地域考察方案《诗山河考》的拍摄。
2015年开始基于金金石学的《碑录一黄易计划》的拍摄。作品曾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纬约

前波画廊等机构与画廊展出,并被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部分展览
“碑录一黄易计划”,纽约前波画廊,2016
“诗山河考”,越后妻有大地艺术季,2015
“后现代编辑方式”,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5
“二十世纪的中国摄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5
“诗山河考”,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4
“2009-2014中国当代摄影”,上海民生美术馆,2014
“诗山河考”,第十九届悉尼双年年展,2014
“杜尚与他的手提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3
“诗山河考”,纽约前波画廊,2013
“诗山河考”,北北京前波画廊,2013

【塔可作品】

刘书彤

【摄影师简介】

刘书彤,男,1986年生于山东冠县,现居济南。
摄影专业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摄影工作室负责人。

专题作品有《大学毕业后的我》、《爹娘的家什儿》、《城市边缘》等。

曾获国家艺术基金、“徐肖冰”全国纪实摄影奖、全国青年展“导师推荐新人”、“泰山文艺奖”等。

刘山保-刘书彦-刘书形

刘山保和刘书彦是我小学和中学时期的“小名”,刘书彤是我证件上的名字。

从故乡成长到都市生存,在生命的诸多记忆中似乎每一次离开,便已悄然埋下那有预谋的种子,在原乡草木中穿行,在都市楼宇中迁回。

回滕到故乡和曾生活过的地方,无数次的前往和离开,同样如此。爱憎之地,一生踏上归返。

我用了一种司空见惯的叠加形式,尝试梳理承载着自己的生存记忆,也可以理解为自我认知、感知外界的旅程。

生存的空隙中,不断的和自已道别,怎得双全法,不负时光,不负卿。

【刘书彤作品】

杨文斌

【摄影师简介】
杨文彬,摄影师,1996年12月出生于山东济宁,2018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本科学位,常住北京。主要作品有《大盛世》、《大学社会》等。
《大盛世》是针对集群式消费场域在中国当代社会扩张现状的拍摄项目。自2014年万达广场在三线城市的开业现场出发,以游走式的工作方式,截取被消费主义的灯光照亮的人群和景观。
《大学社会》从微观权力的组织形式切入,综合形式表现了中国大学内以学生会为代表的学生组织群像。计划2018年完成。
作品《大学社会》曾获2017年映.纪实影像奖摄影师大奖,《大盛世》曾获第五届丽水摄影节新人资助奖,并参展PSA青策计划,作品曾入图第八届三影堂摄影奖。2016年受网易委托创作《欢愉之镜》,展览在连州摄影年展展出,并获得2017年AbigailCohen纪实摄影基金奖提名。
作品刊于《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摄影家》、网易看客、ChinaFile、Sixthtone等媒体杂志。

大学社会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按照既定的轨道走过来的。走出十二年高负荷的应试教育之后,忽然进入了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两个极端状态的转变使我至今仍感觉措手不及。

大学内没有“高考“这类的终极目标,它反而像是一个实验场,让我们完成由学生向社会公民的转变。我身边的同学忽然扎上领带,师哥们开始了对我们新一级师弟的指导规训,还有一场场在高中没见过的“酷炫吊炸天”的晚会…...所有的迹象表明,我周围的生活正在发生变化:一种人情社会的社交逻辑以及来自于消费社会的娱乐美学,似乎在这群刚走出应试高压下的学生们中确立下来。同学们组建成了各种小圈子,开始向我高中时所想象的成人世界的生活规范靠拢。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动物,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至今使我困惑。

《大学社会》的拍摄范围基本是以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为中心,再就是周边的高校,被摄者有的是我的同学,有的是素不相识的路人。共同点是:我们都处在二十岁上下的年龄层。在我看来,这是寻找自我身份定位和认同的时期。在这种寻找中,是什么在牵引我们去选择身份定位?又是什么样的身份定位,构成了一个群体的总体特征?而这种群体特征,叉是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支配了我们的言语行为、穿衣打扮、生活模式,然后在时空的细节中显露出来?这些都是我所困惑的,也是我试图用影像追问的。

“社会人”,除了作为社会学学科词汇之外,在日常语言中往往是指“闵荡社会并如鱼得水的人”。大学是一个少年进入社会之前的模拟练习场,同时也是一个人具有公民属性的初始点,其中所发生的一切,不太可能是封闭进行的自发行为,它与外部社会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社会》所拍摄的不是一个学生组织、一所大学、一座城市的个别特点,而是诸多相似特点构成的一个复杂现象,它背后有来自人情社会中的社交逻辑、消费主义塑造的娱乐美学、媒体信息背后的价值判断等等的影响。如果不承认其复杂性,作品便会流于表面。对此,我自已并没有既定答案,并东直到现在我依然困惑。

【杨文彬作品】

季芮民

【摄影师简介】
季芮民,非著名不自由摄影人,从事金融,爱好建筑,其作品被私人机构收藏。

灵光

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论摄影}吴曾这样写道“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摄影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每一张照片都是拍摄者亲身经历的证明,时间和空间在瞬间被记录,而曾经流逝的时间在变成“历史”的那一刻在镜头里变成切片。

那些平常的,那些生活的,那些静态的,那些稍纵即逝的瞧间,那些似曾相识的光影,那些人或物就在这里被定格。

摄影是什么?每个接触摄影的人都会问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在寻找自己内心的安置之所,寻找灵魂的归宿。

我每到一个转折点,总有很多不安,像“森山的狗”一样四处游荡,遇见了这些“灵魂”。
是生?是死?我拍下的只是他们的表象,他们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嘛?我拍下的是真实的他们?还是我内心的他们?

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季芮民作品】

不可确知的现实与无法停歇的确认

邢千里
 
        照片或许记录了真实,却构建了另一种陌生。它们与我们生命中某个特定的、有意义的瞬间相关联,留下了不容置疑的证据,如今我们在这样的证据面前却心生困惑。
       作为人类了解和记录现实的工具之一,摄影唤起了我们洞悉这个世界的野心。我们定格了无数个“决定性瞬间”,到头来却发现依然对过去和当下充满未知。影像让我们如此疑虑,终于明白它们只不过是真相的一个个“瞬间”而已。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保有对影像近乎巫术的迷恋,因为它们虽然难以把握却可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情愫有所着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论迅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乡村,个体生命中那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视觉碎片,还是回溯古人时眼前那些无迹可寻又诙谐荒诞的现代景象,我们都是在试图确认影像背后的历史与人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
       宁舟浩的《毛家工业园》用一种冷静而温情的语调铺陈出在中国普遍存在的农村工业化浪潮中一个毫不起眼的缩影。既是观者也是读者的我们,在摄影师不动声色的引导下,“此刻”、“此地”正在阅读一个有关“毛家庄村”的影像故事。不论是开着奇瑞轿车下地干活的农民巩胜利,投票选举书记和村长现场赫然的红色投票箱和两旁面色凝重的村民,还是坐在床边接吻的19岁男孩T和18岁女孩X,似乎都是确凿无疑的“真实”。但当我们从这个故事的情绪中抽身出来,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影像和情节都不具备明白无误的指向“毛家工业园”或“毛家庄村”的辨识度,它们像吞噬无数个其他村落一样吞噬了这个不起眼的“毛家庄村”。《毛家工业园》见证了现实的一隅,自己也迷失其中,如同一个灰色的隐喻。
       《福地》延续了塔可从《诗山河考》到《碑录——黄易计划》的思考与风格,显示出不断成熟的艺术技巧和更加纯粹的文化心态。那些在时间的消解下早已冷却的人文符号被摄影师以一种考据式的图像朝圣重新激活。与《诗》和《碑》类似,作为标题的“福地”一词昭告了这些图像的身份基因和类型学线索,并通过相应的文字注解试图构建起一个具有文献价值的诗意系统。这些曾经的“福地”看上去如此单薄和陌生,历历在目却又漫漶不清,摄影师具有仪式感的当代视角重塑了它们的尊严和意义所指。
       吕廷川以位于济南的名山“华不注”为焦点,使那些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切片具备了某种别样的气质。“华不注”是一个既实且虚的符号:它一方面静静地矗立在平凡的日常之中,成为牧羊者和他的羊群、站成一排的高跷艺人、野泳男子或者雪后影壁墙的背景和事实上的主角儿;另一方面,它是曾经出现在春秋时期秦晋之争、李白诗歌和赵孟頫名画中的经典符号。摄影师以传统的节气为观看节奏和拍摄线索,将自己的文化态度含蓄其中,得到的是与这些节气的传统图式联系微弱的系列影像,一种历史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日越用“C城”有意模糊着自己对故乡这一概念的回看,因为摄影师自己也不确定故乡“本来”的样子。故乡是真实的吗?似乎是的,但与这些照片所构建——或者说所唤醒的故乡是一回事吗?那些男人、女人、聚会、离别、流浪和蒸汽机车,在他者心目中勾勒而成的“故乡”,又与摄影师记忆中或者试图复现的“故乡”之间有多少错位?这一帧帧记忆的撷取,就像是日越呈现给观者和自己的无数个考古线索,连缀起对一个时代和摄影师生命轨迹的探问。我们如此珍视故乡,却无法复原记忆的轮廓,重晤曾经的自己。
       白杉的《欲言又止》题目本身就已经表明了摄影师对于照片见证历史和确认现实能力的怀疑,同时它们不可能也不需要获得普遍意义上的感同身受。桑德说: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季芮民清楚地知道现实中看到的所谓“灵光”和“异物”不过是自己在人生重要时刻内心不安的投射罢了,在某些特殊瞬间赋予了某些普通事物以超现实的色彩。它们当然不是“现实”,但见证了彼时摄影师内心的“真实”,虽然摄影师也说不清这些“灵光”和“异物”到底暗示了怎样的“神启”。
       《刘山保-刘书彦-刘书彤》像是打开了一份户籍档案和个人简历,我们会发现在这些明确的文字说明背后,作为影像主体的人似乎变得虚妄起来,被分解成一个个曾用名和一条条行动轨迹。看上去清晰条理的资料悄然代替了人本身,这种细思极恐的结果就是我们正在面对和不断强化的现实。摄影师用叠加而成的模糊影像加以抵抗,在弱化在场感的同时却更加确认了内心深处的虚妄感。
       就手法和观念而言,杨文彬的《大学社会》可能是最接近“现实”本身的——这也是其饱受诟病之处。作品以一种截图和随拍的方式让作品至少在表面上消除了摄影师人为的介入感,让影像回归到“事实”本身并迫使观看者参与到作者提出的问题语境之中。但“现实”的证据并不能指向“真相”的明晰,正如杨文彬自己所说:“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至今使我困惑。”
      摄影就像是人类因建造巴别塔而“获赠”的一种迟到的语言,也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由此确知现实。我们凝固了无数个真切的瞬间,却依然不得不借助理性和情感的力量去亲近那个模糊的真相。但至少从手段和形式上来看,摄影实现了一种当代话语的民主化。不论是文化反思、时代见证还是个体静观,摄影都提供了多样的言说可能。这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它诱惑着人们在审视历史及当下的过程中实现着无法停歇的自我确认。

-----------------------------

邢千里简介:
艺术史博士,《中国摄影报》《美术报》等专栏批评家,策展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论部副主任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Ansel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