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个人影展 >> 正文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王如勇:《环卫工人》

[2021-02-23]      责任编辑:原创    点击量:

    我曾经担任过环保市容部门的负责人,而且家人本身就有环卫工人,故对环卫工人有着别样的感情。在去年夏季高温的那些日子里,先后一个多月,我到马路上、公厕里、车间内,采访了这些挥汗如雨“最美的人”,并为他们每人拍摄了一张环境肖像。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离不开广大环卫工人日复一日的艰辛奉献。但是,社会上对环卫工人的印象总是觉得他们是一个脏兮兮的、没有文化、年龄大的群体。从上海浦东历届当选“最美环卫人”的情况来看,他们中不乏大学生,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有的还具有专利发明。在这些当选“最美环卫人”中,我选择了12位夫妻双双同为环卫人,与他们一一进行了访谈,倾听他们的事业与爱情故事,并拍摄了他们的作业现场。然后,又在他们作业现场附近搭建临时影棚,布置好灯光,为他们每对夫妇拍了一张“职业婚纱照”。我采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旨在用图片说明环卫工人虽然整天与垃圾打交道,但他们也非常讲究干净,他们也富有知识素养、也有自己的事业,他们也充满了阳光和朝气。他们用汗水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50年前,刘少奇主席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时说,你是掏粪工人,我是国家主席,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在想,我们这个城市可以没有这个,没有那个,但不能没有环卫工人。如果三天没有环卫工人,难以想象我们居住的小区、我们行走的马路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人人都会产生垃圾,人人都离不开垃圾,环卫工人拿着维持温饱的薪酬,流淌着大把大把的汗水。我们应该少一点对他们异样的眼光,增加一份对他们的尊重;少一些乱扔垃圾的习惯,增加一份对他们的理解。

▲右为丈夫许志勇,是保洁公司一名班组长,妻子是他手下的一名组员。

▲右为丈夫朱寅,大学一毕业就和妻子来到垃圾焚烧厂,至今参与了四个专利的研发。

▲左为妻子耿玉梅,夫妻俩同在一个环卫公司已经30个年头了,均是公司的“好班组”的班组长。在他们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也都是环卫工人。

▲左为妻子沈敬华,8吨环卫洒水车司机,她的婆婆患有老年痴呆,丈夫的妹妹4岁起脑瘫,全由他们照顾,几十年如一日。

▲左为妻子宋苗,22年前与丈夫来到上海,在同一个保洁公司做河道保洁员,她是公司唯一的一名女船长。

▲左为妻子余安秀,与丈夫在著名的浦东世纪大道上扫马路,一扫就是30个年头。

▲左为妻子张金芳,夫妻俩负责保洁的马路紧挨着,她们一同上下班,中午带一点饭菜,马路边找个地方,你为我分一点饭,我为你夹一筷子菜,多少年就这样。

▲左为妻子张丽,环境学校一毕业就在马路上扫地,不仅收获了爱情,还获得过国家、市里的荣誉。

▲左为妻子赵小英,在著名的东方明珠下面的马路上扫地,一扫就是13年,夫妻俩还没有登过一次东方明珠呢。

▲左为丈夫罗成静,大学毕业后来到垃圾焚烧厂担任设备维修工程师,夫妻俩虽是同厂,有时也难得见面。

▲左为丈夫易昌丙,与妻子在同一座公厕做保洁员,自从他俩负责保洁这座公厕,文明公厕的流动红旗就没有流动过。

▲左为丈夫章小华,妻子在公厕里保洁,他做道路保洁工27年,这条路上有多少个下水口,有多少个窨井盖,闭上眼睛都能说得出。

    王如勇,社区学校摄影班教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曾获上海浦东优秀摄影家称号。秉持“拍照片就是拍思想”的理念,摄影作品多次展出、获奖。
    著有摄影技巧用书《航班摄影》;
    纪实文献摄影画册《进城记》获第19届平遥“凤凰卫视优秀摄影画册奖”。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王如勇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