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个人影展 >> 正文

八一特辑·柳军|因着他的照片,那段历史不会失踪

[2019-08-01]      责任编辑:原创    点击量:

    柳军的照片改变了军事摄影的现状。更准确地说,是 云南老山轮战中一批战地记者改变了中国军事摄影的现状, 而柳军是杰出代表。这样的改变并不是所有惯性观看者能 够适应的。就在云南老山轮战战事打响不久,即刻有人克 隆沂蒙山解放战争时所谓红嫂用乳汁喂伤员的假照片(见 《艰巨历程》画册假照片栏目)。而1986年,围绕潘科、侯登科《出征》的激烈争论,能够看出僵化的思维定式怎 样束缚着中国的军事摄影。

▲2017年7月13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朱日和,奔赴沙场的新型人民军队。 柳军 摄

▲《军旅人生》2015年 3月 26 日,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在宁夏平吉堡进行意志训练,这位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五公里武装越野的战士准备接受考核组验收。柳军摄

▲《铮铮铁骨》2015年 3月 26 日,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在宁夏平吉堡戈壁滩上组织官兵进行意志训练,面对迎面的强风,这位士兵双目直视前方。柳军摄

▲2017年 7月,武警反恐精英部队亮相内蒙古朱日和。柳军摄

    熟知这样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就不难理解柳军为什么 会受到“是危险人物”的质疑。柳军有自己的战争观和摄 影观,上战场他有枪不带,认为相机就是自己的武器。他 要用良心把弟兄们冲锋陷阵、生死情谊、精神境界诚实地 记录下来。他认定“战争永远不会让人快乐!”“战地摄 影最重要的是关注生命”。在柳军看来,军人首先是人, 是人就有感情,就有喜怒哀乐。特别是在残酷的战争中, 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消失的搏杀中,真情的宣泄、 人性的袒露,不能不敬畏面对、冒死记录。

     如果说战争能够撕去人性的所有伪装,给了摄影者裸 看人性的机遇,那么战争过后,在平静的日子里,柳军还 能拍出惊人的照片吗? 柳军说 1992 年以后,他的摄影走上了平稳坚定的发 展之路。他给我们奉献的是《雪域亲情》以及一系列边防 军人及边民平凡而有意味的影像。

▲《团长和他违规的士兵》 1990年 8月 6日,陕西蒲城漫泉河,时任步兵 421团团长陈大双(左)路遇不假外出、不扎腰带的两名士兵,当场进行严厉批评。柳军摄

▲《别亦难》 1991年 12月 1日,步兵第 141师某团官兵在陕西西安火车站送别依依不舍朝夕相处多年的战友。 柳军 摄

▲4月 19日,西藏多仁边防连通往卓拉哨所(海拔 4687米)的 12公里战备公路依然被 1—2米的冰雪覆盖,前往卓拉哨所送物资的官兵只能依靠大型铲雪车开辟通路。柳军摄

▲《雪域亲情》。 1996年 2月 5日,经过解放军近 10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雪灾中失踪 12天的 6户 21名藏族同胞。青海玉树县结隆乡右眼雪盲口哑的 75岁老阿妈卓措拉毛仅有的 39头(只)牛羊全部死亡,在饥寒交迫中,她收养了失去双亲身患肺炎的 6岁孤儿达娃,劫后余生的一老一小相拥而泣。柳军摄

   柳军的摄影从战前的《如此父母官》,到战争中的《别忘记他们》,再到战后的《雪域亲情》,他的摄影一直是 围绕着“人”而进行的。他要把自己同时代普通人的生命状态、奋争足迹、人性追求可视地留给历史。正如他说的: “让人们记住名字,不如让历史留住作品。”

(陈小波系新华社领衔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胡武功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陈小波 胡武功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