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个人影展 >> 正文

《老石油人》|刘立昌作品赏析

[2017-11-23]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1976年1月30日,国务院批准了当时的石油化学工业部《关于组织冀中地区石油会战的报告》,同年3月成立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一场席卷冀中平原的华北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帷幕。来自大庆、大港、辽河、胜利、四川、长庆、吉林、江汉、滇黔桂等全国各地的3万石油会战大军,和七十多台钻机,组成五个钻井勘探指挥部。在26300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全面展开。开始了我国石油史上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会战之初 ,国内经济衰退,物资奇缺,人民生活比较贫困的时期。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一天三顿吃的是玉米面窝头、大白菜和土豆,夜晚睡的是挡风不挡寒的帆布帐篷。

    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年轻的石油人埋头苦干,“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们不畏艰辛,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甚至生命奉献给祖国的石油事业;他们勇于担当,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他们在盐碱滩上勘探,帐篷里安家,井场外吃饭,四海为家,走遍天涯。夏天,骄阳似火,在钻台上,灼热难耐;冬季,工服和泥浆常常冻在一起。为了抢时间争速度,钻机是不分昼夜,连续作业;雨季,道路泥泞,车辆进不去井场,靠着人拉肩扛,把各类生产、生活物资运进井场。为了会战,石油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不计报酬、忘我劳动,人人吃苦在第一线。

    艰苦的环境,特殊的职业,造就了石油人坚毅刚强的品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打硬仗、团结拼搏的精神。

    华北石油会战已经过去近40年,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峥嵘岁月,仍然心绪难平。它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一份关于石油工业的简单记忆。而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石油人创业史诗。“石油大会战”精神,永远引领着新一代石油人继续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壮歌。

    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能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那个难忘的年代老石油人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很欣慰。

▼每到雨后,通往鄚五井的土路车辆无法通行,指挥部就组织机关干部和后勤各单位职工人抬肩扛把生产物资抬到井场,保证了钻井队的正常生产。摄于1978年8月。

▼1977年3月8日,伴随着华北石油会战高潮的兴起,经当时的石油工业部批准,华北油田唯一的一支女子钻井队-32668钻井队正式成立,来自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130多名姐妹走到一起,当年她们的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7岁。32668—女子钻井队1979年5月撤销。摄于1978年12月。

▼6004钻井队井架工在二层平台实施起下钻作业,摄于1979年2月2日。

▼勘探二部机关干部和工人参加义务劳动为钻井队吊装井场值班房,为生产做准备,摄于1978年8月。

▼华北油田勘探二部在6001钻井队承钻的任99井开展三季度劳动竞赛。摄于1979年6月

▼为了抢进度,勘探二部创造了“当天搬、当天安、当天开钻”的“三个当天”, 钻前大队作为钻井的先锋,经常要突击完成井架拆卸和安装任务,几百吨的钻井设备要在一天内安装完毕。(摄于1978年12月)

▼石油会战时期,物资比较馈乏,工人们经常修旧利废,保正生产。(摄于1979年5月)

▼32668女子钻井队柴油机工李芳芳。摄于1979年2月

▼在钻井队搬家现场,钻机是井场最大的部件,重20余吨,当时要靠4台吊车同时作业才能装卸到位,所以,司机要高度集中精力,协调一致,才能完成装卸任务。摄于1984年11月

▼一身油,一身汗,当年修井工人的真实写照。摄于1983年

▼6008钻井队的工人们正在冒雪整理井场钻杆。摄于1978年12月

 ▼32716钻井队工人井场搬运设备。摄于1979年2月24日

2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刘立昌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