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中国摄影网评委郝新国 别再投那些老掉牙的片子啦!

[2018-05-10]      责任编辑:原创   

         今年的”第20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征稿工作即将在本月20日截稿,临近截稿日期,投稿咨询电话此起彼伏,大多咨询投稿的尺寸、分类、投稿数量、以及后期等问题。为此,中国摄影网总编辑陈小军特别采访了作为本届摄影大赛的评委郝新国老师,就广大影友关心的问题谈了几点感想与建议,供广大投稿作者参考和借鉴。

▲评委郝新国老师  摄影:陈小军

一、投稿要吃准分类要求

        第20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分艺术、风光、纪实、人像、花卉动物、工业建筑、手机摄影七大类征稿。许多人的作品水平不低,却因投稿分类不对而落选,令人惋惜。如:有人将风光照片投到人像类里,有人将艺术照片或人像照片投到纪实类,更有人将留影纪念照片投到了纪实类。虽然工作人员在登记时对特别明显的错投稿作了一定的调整,但不一定调整的到位,更何况组委会要求工作人员更要尊重作者本人的意愿。因为,选择本身也是一个人摄影水平的体现。

二、纪实摄影要突出真实性

       纪实类摄影,有学者称其为社会记录摄影,有其特殊的要求。社会记录摄影本身应该是记录而不是虚构,最基本的底线是真实,并且不允许后期随便局部改变色彩或增减画面内容。如果对影像上已经存在的内容进行增减或者局部改变色彩,也就意味着脱离了社会记录摄影的本质。
        摄影界存在一种将所有作品都倾向于往美上靠的现象。但对于记录类摄影而言,真善美之间,最重要的是真和善。如果要以美为标准,就不应该参加记录类摄影比赛,而应该去参加其他类别的比赛。

▲红土地的老汉

▲黄河壶口岸边的老人

▲霞浦牵牛的老汉

▲漓江上捉鱼的老汉

        本次参展的记录类照片中,有不少摆拍的所谓“创作”照片。如:东川红土地的一位要钱就摆动作让拍的拿烟锅老汉、漓江上捉鱼的老汉、黄河壶口边的那位牵驴老汉、霞浦牵牛的老汉等都已是各地摄影赛上的“名人”。这类照片和一些地方搞的表演性的伪民俗的照片放到纪实类里肯定落选。还有的照片环境、意境、构图都不错,就是因为画面上的人物形态太假、故作姿态而遭淘汰。这些照片如果放到艺术或人像类里,或许能获奖。

▲摆拍的照片

▲大凉山的孩子

        大凉山作为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孩子们成为摆拍模特,似乎也是一种脱贫的好办法。
        上面的一张照片是曾经轰动过摄影界的照片,摄影师凭借这张照片在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得过高达12万美元的奖金。后经当地人证实,照片中的这间教室其实早已经废弃不用,照片中所有的人物和场景都是摆拍,包括那位右边那位露屁股的小孩,都是设计的。
        现在许多影赛都强调纪实类照片的特殊要求,并要调底核查有无后期增减。这次投稿作品中,有些PS做得很拙劣,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些作者不大懂,有些摄影比赛也不是太严格,所以导致这种行为出现得比较多,应该在这些方面反复强调。

2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郝新国 陈小军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