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给新手的几点建言(一):几个“不要”

[2008-12-08]      责任编辑:ansel   

 
 
不要有太强的品牌情结

 
            严格来说,目前各家的入门机种虽然琳琅满目、各有擅长,但以基本功能而论差异则十分有限,或许A牌的X型在自动对焦上比B牌的Y型快,但后者的测光(或白平衡)又比前者准,如此而已。若要学好摄影的基本观念,相机至少要有可变P模式(shiftable Program mode)加上曝光补偿,这样才可以练习曝光控制,若相机有光圈先决A模式、快门先决S模式、甚至于全手动M模式就更好了。几乎所有DC都有全自动P模式,所谓的可变P模式,指的是相机在P模式下选好光圈与快门速度之后,还容许使用人改变这个组合;譬如说,如果相机选择了f/5.6与1/125秒,在可变P模式下使用人可以改成f/4与1/250秒、f/2.8与1/500秒、或f/8与1/60秒、f/11与1/30秒等等。加上曝光补偿功能,这类型入门简单机种几乎可以让使用人调出A、S、与M模式下任何的光圈与快门速度组合,所以经费有限的朋友不妨从这一类型的机种开始。高阶以及类SLR机种差不多都有A、S、与M模式,DSLR就更不用说了。一旦把曝光与测光的基本道理弄清楚之后,在纯技术层面上前方差不多就是坦途了。
 
            初学者最重要的是了解一台相机是否有完整的曝光(与测光)功能,然后依预算选相机,正因为如此,厂牌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当然,避免购买太容易故障,或是维修费用太高的机种则是人之常情。另外,也应该避免太相信「A牌X型颜色很漂亮鲜艳」、「B牌Y型的镜头很锐利」等等的广告或推荐,因为漂亮、鲜艳、清淡等的感觉会因人而异,张三眼中的清淡对您而言可能已经鲜艳,而李四眼中的鲜艳对您来说也许会认为过份到庸俗。同理,一张照片的锐利程度可能来自镜头、也可能来自相机中的影像处理程序,他人眼中的锐利照片您看起来可能不会很舒服。事实上,照片的色泽、对比、锐利度等等不但可以在相机中调整,也可以用软件事后修正。
 
            总之,各家的入门机种在性能上其实相差不大,所以不必有太强的品牌情结,依您的预算、需求、操作手感等做出发点选购才是正途。在选DSLR时也不必为「A牌的镜头群有多丰富」的说词迷惑,因为对一个新手而言,纵使A牌有200种不同的镜头可供选择,您可能只会买一到两个涵盖常用焦段的镜头,剩下来的188个有80%以上您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想去买或想去用,有些可能还买不起。因此在起步时就从最根本的开始,其它的考虑留到两三年后有了实力、打算升级或换机时再说吧!
 
 
不要用网上的照片衡量相机的能力

 
            在论坛上常看到新手说在某处看到很多拍得很漂亮的照片,因此想买拍那些照片的那一型相机。这种想法有两个根本问题:第一,拍出好照片的主要原因是用那台相机的摄影者的功夫,而未必全然是相机的功劳。把一台顶级相机给一个才入门、连基本知识都还在摸索的生手使用,拍到十分出色照片的机会是很低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在网上看到「为什么我的相机拍不出类似结果」的原因,所以有此想法的初学者似乎忘了很重要的一点:关键在技术而不在相机,认为有好相机就一定会拍到好结果似乎是天方夜谭。
 
            第二,网上贴出来的漂亮照片绝大多数是经过后制的,也就是已经用修图软件修过的,有些甚至经过大修特修、修到与原来拍到的结果差十万八千里也说不定,但这些作者却鲜少会告诉他人修了些什么地方,于是以这些照片做选择相机的基准当然不合理。如果要以他人拍摄的照片做选购的参考,这些照片最好是没有经过修饰的,而且也得知道拍摄时所用的参数(譬如锐化的程度、色彩饱和度、对比、白平衡等等),当然能够了解拍摄现场的照明情况就更好了。在不知道这些条件的前提下而直接用照片评定相机性能与特色,是不太可能得到适切的结论的。事实上,用网上的照片做评定的标准还不如向朋友借一台用上几天,这样的亲身经验可能更精准。
 
            另外,网上还有颇具规模的评测网站,有些甚至提供了两台相机的比较,这些信息应该很有帮助。不过要注意的是,做评测工作的人也有先天的偏好以及测试过程的误差,所以不同网站的测试结果也可能会有相当差异,然而多看几个网站、了解各家的测试过程与技巧之后,逐渐就可以理出个头绪。至于那些时下流行的开箱文,看看就好不必太认真,大多数开箱文给您的参考是盒子中有什么零件,而没有扎实的评测。
 
 
结论

 
            其实没有结论,以上只是很多年下来自己的经验与从网上观察到结果,然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体验,当然就会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认知。所以,以上几点仅供参考,您不妨博采众议整理出您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写完了给新手建言的第一篇,接下来是不定期的、有关观念与技术的各篇,请各位拭目以待。

3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