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相片,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2006-07-25]      责任编辑:ansel   

  ——上海第八届国际摄影展留下的思考

  摄影,不同于很多需要“童子功”的艺术表现。尤其是随着数码相机的推广与普及,只要简单地操作——选定视角,按动快门——瞬间的情绪、感触与思考就记录下来了。因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关注摄影艺术。上海第八届国际摄影展刚刚落下帷幕,为期一周的展览不仅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士,更赢得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徜徉宽敞的展厅,品读一幅幅作品,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别样的声音。 

    着力光色  少有突出 

    记者在展览现场打扰了约三十位参观者,问了同一个问题:在所有获奖作品中有没有给你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让记者诧异的是,大半被访者都犹豫少时,然后有些尴尬地回答:没有。这些被访者中有挎着专业相机的行家,也有被父母牵着的孩童,有刚同摄影亲密接触的年轻人,也有对中国文化着迷的“老外”。一对非专业的老夫妻评价道:“每一幅都很漂亮,不过要说出具体哪幅好,倒难。”现场一行内人说了他的看法:“这次的作品在光影色彩的技巧上着力太深,这部分东西吸引了受众的主要注意力,而作品本身想表达的内容,大家可能就一晃而过,没什么印象了。”年届不惑的孙先生坦言自己喜欢黑白相片:“有味道呀!尤其是纪实性的作品,好像重温历史一样。”本以为青年一代会偏爱色彩浓重艳丽的摄影作品,但也不尽然。不少年轻人透露,画面朦胧、意境深远的作品更吸引他们。 

   

    智慧摄影  创意为重 

    技巧的喧宾夺主或许是造成参观者讲不出出色获奖作品的一个原因。但路透社、盖蒂图片社送来的照片,同样注重光影、色彩、结构,为什么它们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 

    “这些作品会给你惊喜。它的画面与名字一对应,你就会被它的创意折服。就像谜面和谜底。”学过两年摄影的康同学如是说。这是一个创意的时代,默默无闻的事物会因为一个“金点子”举世瞩目,波澜不惊的画面也可能因为一个“金视角”令人动容。对比本次展览邀请展部分的经典照片,本土摄影家在创意上与国外大师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也是大部分参观者都注意到的问题。无论是拍人,拍景,还是拍事,中国摄影师都有点“放不开”。拘泥于传统的题材,拘泥于惯用的内容,拘泥于经典的构图。“拍照是用脑子拍的,图像是思想的表现,你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理念,才能捕捉到出色的画面。”“老法师”的话耐人寻味。 

    展览落幕  思索不止 

    “照片内容存在感的欠缺”是本次展览参观者普遍指出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东西。比如数码相机的使用,马来西亚的郭先生对它操作简单、修改方便的特点赞不绝口,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数码作品“色彩过渡层次很难生动表现”而更倾向胶卷相机。还有造成中外摄影家观看角度差异的原因。学过设计的刘先生认为这与中国的艺术教育体制有关,从学生入门起,先生就让他照葫芦画瓢。虽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却始终缺乏创造性。也有不少业内高人指出,很多纪实类照片不是今天拍,明天就能拿出来的,记录历史瞬间的它们需要时间的磨砺,才会迸发更耀眼的光芒。另外,不同类型的作品应如何在纪实性和艺术性之间寻找平衡点而吸引眼球,进而打动人心,也成为前来参观的摄影爱好者认真考虑的问题…… 

    通过展览,我们高兴地看到“大众艺术”的兴起。普通受众对摄影作品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蠢蠢欲动”,小试牛刀。“艺术”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它源自生活,只需要你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别以为只有摄影师才具备独特视角,他们的佳作是给我们一个信号,也有启发。如果有一百个人拍一个苹果,我们希望看到一百个不一样的苹果。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