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浅谈风光摄影的意境

[2005-11-04]      责任编辑:ansel   

    人们往往把风光摄影划为艺术摄影一类,但是可否把任何一幅照片都称为艺术作品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正如写毛笔字,许多人都会写,但不见得写出来的字都是书法艺术。

  一般风光摄影与艺术风光摄影区别在哪里?

    常常听到观众看到一幅好的风光艺术照时发出“啊!比真的还美”的赞叹。为什么风光摄影是以客观存在的真实景物为创作对象,可拍出来的照片却比真的更美更动人呢?这是因为拍摄山水风光决不是为了表现泥土、石块、山丘或水文等等的地理环境说明图(导游图除外)不是对客观景物简单、机械的记录,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和取舍,倾注作者主观的感情,去表现山水的气势和神貌,去突出它美的部分和美的瞬间歌颂祖国的绵绣江山,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也就是说赋予了作品一定的意境。这种意境,即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使读者或观众通过作品引起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这就是艺术风光摄影的魅力所在。

    摄影艺术要做到有意境,首先作者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作为风光摄影同样也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所谓“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等都是景和情的高度契合,而且景是第一性的,情是第二性的。没有客观景物对你的触动,你的激情从何而来。试想,你不去黄山,不到长城又如何去对黄山的奇秀、长城的巍峨而有感可发呢?也就是说必须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在景我交融的过程中,进行精巧的艺术构思,才使摄影作品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情况,几个摄影工作者同时去拍一个景物,拍出来的片子效果差别很大,有的成功,有的一般,有的甚至失败。其中原因除了作者对生活深入的程度之外重要的还与个人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高低有关。没有很好的艺术技巧和娴熟的表现手法不管你怎样“触景生情”但你的作品却让观众感受不到你的情。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它要由型的诸多因素一光影、线条、色彩组合结构而成。作者就是要运用这些造型艺术因素,经过精心构划,有机结合,表现在画面总体效果上,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技能“快感”的精神愉悦感。这些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一般包括:题材的选择、角度的选择、构图的布局、疏密、虚实、均衡的处理,影调色彩的对比。空间感、节奏感的强调及标题的表述等等。只有通过这些必要的创作手段,使之作品达到形式美、含蓄美,有新意、有激情、有感染力,“情景交融”的意境。根据一些摄影大家的创作经验和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创作出意境深远的风光艺术作品,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题材选择上要特色显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理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突出“中国特色”作为风光摄影,任何景物都是有各自的特点的。比如山川风光的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嵋之秀,这“雄”“奇”“险、“秀,就是各自的特点。在这些总的特点中,就要去选择最能体现这个总特点的具体特点(如:山、石、松、云等),采用一切造型手段加上个人的感受去精心展现它们最美的本质。如长城人称“万里长城”,可见其“长”是特点之一同时长城又是古代军事要塞,说明“险” 也是特点之一。黄翔先生在拍《长城秋色》时,没有去表现长城之“长”而是选择八达岭长城那个最高的碉楼,采用仰拍使其矗立在半空之中,突出它“险”的特点。

    二是在画面选择上要匠心独运。照片是让人看的,所以一幅作品构图的成功与否,决定其质量的高下摄影是以客观具体存在的真实景物作为创作对象的。风光是死的东西,在构图时势必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画家那样,在构图上有比较充分的自由,但是摄影者可以通过运用构图的选择和光线的处理,以求尽可能完美的构图效果使之变活。在构图的一般规律中,应当着重处理好疏密、均衡、对比、空间、线条等诸多因素,要善于利用天空、水面、云雾、草地等景物和影调、色调、线条在画面上处理的疏密关系,主体与衬体的关系,远与近的关系,在变化中求均衡,增强空间感、层次感和节奏感。黄山是风光摄影的胜地,踏人黄山境内,佳景如云,似乎随处都可以拍出好照片,其实不然,当你举起照相机,从取景器里观察时就会感到必须加以取舍简化,否则必然杂乱无章。《恬静素沽玉屏峰》这是一幅表现黄山玉屏峰的照片,乍一看,好似一位高手的素描,作者在构图上采用了国画中的章法,远山鸟瞰,由山脚直至顶峰,层次分明,画面基本是淡色高调处理,给人以素洁、安谧的感觉。在清晰的景象中,山峦层叠,气象万千,登山游人拾级而上,又为画面增加了生机。这些寓意,使人产生诗意的遐想,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使之成为一幅不落寞臼的风光佳作。

    三是在拍摄角度选择上要独辟蹊径。所谓的角度,它包括拍摄方向和高低。不同的拍摄方向不同的拍摄高度,会产生不同的画面结构,随着拍摄方向和高度的变化,近景和远景、主景与衬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每个摄影者都非常明白的。难得的是,在对待同一景象,如何不去跟着别人的脚后跟走,善于和敢于独辟蹊径,选择别的角度,拍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这就需要像黄翔先生所讲的“走难走之路,抓难抓之机”。黄老为找到一个新角度,宁愿披荆斩棘,尽可能地离开人们常走的道路。为了抓住特殊气氛和稍纵即逝的机会,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更是常有的事。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一定要勤快,要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如拍摄庐山五老峰,别人从正面拍出表现五老峰雄伟之姿,自己何不从侧面去拍五老峰的险要之势呢!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四是在艺术效果的选择上要别出心裁。摄影原本是一门技术,只因作者在拍摄过程中为其赋予一定的情感,才成为艺术。所以要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一定艺术效果和艺术境界,还必须精巧地运用摄影技术手段来实现。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焦距的镜头,性能,改变景物的透视关系,或者利用各种辅助设备如滤色镜、增距镜、偏光镜等以及暗房操作,别出心裁地进行各种合理的加工,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当然所谓“别出心裁”,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进行合情合理的加工,从而达到艺术的真实。《长城之夜》可谓一佳例。长城在夜间是人们难以看到的,作者为不落巢臼地表现长城,借助于闪光灯的运用,加之以多彩的色片,把长城以另一种面目展现给人们,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五是在标题的选择上要出奇制胜。人们常常把作品与标题喻之为“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好的标题会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品的意境得到延伸和强化。对风光摄影来说,标题又是对作品内容的补充,是作者感情寄托和抒发的一种手段,也是作者综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人民日报》曾经登过一幅杭州西湖的照片,画面简洁优美标题是《剪来西湖一片浪》这个富有诗意的标题给人以画外之音和更多的联想。风光摄影标题切忘“平铺直叙”的图解式,要出奇制胜,富有含蓄美。《东风染尽三千顷》是我1989年拍的一幅田园风光,绿油油的田园,辛勤耕耘的农民,曲线优美的田埂,使照片本身已具感染力。开始标题拟作《人勤春早》觉得太俗,也表达不了更深的思想境界,后来我借用了古诗中的一句“东风染尽三千顷”,表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东风,为农村带来一派生机勃勃,从而深化了作品的意境。

    以上所谈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

    总之,要想创作出意境深刻的风光摄影艺术作品,关键在于摄影工作者意匠的精拙,杜甫曾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了创造意境,对意匠要惨淡经营,达不到完美的境界要死不罢休才是。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