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数码后期 >> 正文

为什么要用RAW 深入剖析DC储存格式(三)

[2005-10-30]      责任编辑:ansel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是联合图像专家小组的英文缩写,这个小组专门为连续色调静止图像压缩编码制定了一个标准:Digital Commpression and Coding of Continuous Still Image(连续静止图像数字压缩编码标准),也称JPEG标准,现在,JPEG标准已经成为WINDOWS下静止图像最常用的压缩编码标准。

  JPEG属于一种有失真压缩,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损压缩,所生成的压缩数据经过解压缩后重建的图像与原图像只能在视觉上保持一致,但压缩比越高,视觉上的一致性越差,如果压缩比不超过1:4的影像质量,人们很难看出其与不压缩影像之间的差别的。那么JPEG的图像损失是在哪里出现的呢?要说明这个我们首先要解释一下JPEG的压缩原理。

  如上图,在这个算法当中,我们都是以象素为单元对整个图像分成多个8×8的子块,然后对这个子块进行DCT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然后进行量化、熵编码,然后得到压缩数据,在解压(浏览)过程时,压缩后的数据经过熵编码解码器、反量化器、IDCT(离散余弦反变换)后重建图像,然后处理下一个8×8的子块。通俗的来说,在每个8×8的单元中,对单元中的每个原色进行对比,然后将相近亮度判断为统一亮度,这样,表示起来就明显的简化,从而达到压缩。但是,在解压过程中,遇到子块中的同一亮度信息,系统就会仍旧把每个象素解压回这同一个亮度,从而造成损失。所以说,JPEG的损失主要是在DCT变换部分。量化这个概念,通俗的说就是把相近的数值归为一类,比如,如果规定量化后的数值为1、2、3等整数,那么,量化器接收到1.7,则输出2,接收到3.1,则输出4,这样必然会产生失真。不过,相对与DCT的失真来说,它的失真算是很小的了(因为量化间隔越小,量化精度越高,失真越小);熵编码同样会造成数据损失,不过也是比较少的。

  说来说去,JPEG的损失这么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采用这种编码呢?虽然它会损失画质,但照片所占空间会大大的缩小,采用不同的压缩比,它可以比TIFF节省50%到90%的空间!而且,由于在WINDOWS中的普及,所以针对JPEG的软件也非常多,我们编辑起来也非常方便,所以,这种格式是家庭用户采用的主要图片格式。

对JPEG解压后的位图文件,从效果上开看非常让人满意

  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会产生多种格式并存的局面,是因为它们各自的特点截然不同,可以满足各种用途的需要:

  如果需要最完整的图像信息,并且善于使用支持RAW格式的专用编辑软件,那么可以选择RAW格式;如果需要完整的图片信息,而且想通过大众化的工具进行编辑,同时对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要求不高,可以采用TIFF格式;如果只是一般用户使用,存储卡有限,而且想在后期进行方便的处理,那么JPEG是首选。

上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