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导游首页 | 江浙沪 | 京津冀 | 鲁晋蒙 | 辽吉黑 | 皖豫鄂 | 闽赣湘 | 云贵川 | 陕甘宁 | 新藏青 | 粤桂琼 | 港澳台 | 周游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导游 >> 四川贵州云南 >> 正文

都匀:坡脚寨、大簸箕苗寨

[2005-12-01]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当属苗族。黔东南的千户苗寨、南花苗寨对许多摄影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提到黔南都匀的坡脚寨和黔东南丹寨的大簸箕苗寨就少有人知了。就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风俗的浓郁,此二处并不逊色。因较封闭和开发较晚,民风民俗文化更加神秘、原始、淳朴,是摄影师、特别是爱好民俗的摄影人理想的创作基地。




    坡脚苗寨位于都匀市东部坝固镇境内,距市区36公里,全寨300多户1000多人均为苗族。坡脚寨因位于坡脚而得名,全寨民居一律采用“平栏式”建筑——吊脚楼样式,房屋沿着山坡地势自下而上排列,层层迭迭,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进坡脚,首先要过一道“山门”。过了山门,放眼远望,顿觉眼睛不够用。原来作家描写的“世外桃园”,不就是这里美妙景色的写照吗!群山环抱,万木葱笼,寨后的群山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清风吹来,山下的竹海随风起舞,坡脚以如此独特的礼节欢迎着远方的客人。

    坡脚寨仍保留古朴浓郁的苗族风情。热情好客的苗家人以18响铁炮迎宾,用自家酿造的米酒敬拦门酒,奉送迎宾彩蛋和花带,客人进寨前,有三道“拦门酒”迎客;进寨后,可领略芦笙舞、铜鼓舞、情侣对歌等民族歌舞,其间穿插充满情趣的打花脸游戏。可品尝原法原味的苗族农家饭菜,还可购买“连心带”、背带、围腰、鞋垫、毪子、银饰等做工精美、风格独特的苗族工艺品。

    在坡脚寨,有两样东西是可以让摄影人动心的,一个是傍山而居冒着缕缕炊烟青瓦迭交的吊脚楼群;一个是当地苗族同胞保留的较为丰富淳朴的苗族文化活动。每当有游客光临这块土地,热情好客的苗族同胞会身着盛装夹道欢迎,苗族姑娘分别站在三道拦门寨口,手持自家酿造的米酒,唱起美妙动听的敬酒歌一位一位敬献,让游客和摄影人一道一道“过关”,以示隆重。

    苗家汉子则吹响大号、牛角号、芒筒,吹奏欢快的芦笙,敲起振憾人的铜鼓,同时鸣放12响礼炮,迎客人寨。待坐定后,苗家人会献上传统民族文化活动。有欢快的苗家舞蹈,芦笙、铜鼓表演等:游客可参与饶有兴趣的打糍粑活动,蘸着黄豆面品尝热乎香糯的糍粑;活动中,苗家小伙还将表演民间绝技上刀山、下火海、口喷烈火、钢针穿喉等惊险刺激的技艺;随后,苗家人会为每一位游客送上一份代表幸福美好之意的彩蛋,和游客一起做打花脸游戏。活动场外,勤劳智能的苗家姑娘还将现场演示苗族刺绣、纺纱、织布。

    丹寨县南皋乡大簸箕苗寨距都匀70公里,此寨依山傍水而居。这里最有特色的是天下第一服饰——苗族锦鸡服饰。这种服饰类型没有婚否的着装限制与区别。全县苗族妇女总数的五分之一穿着,其服饰最显著的特点是“超短裙”。平时,妇女头绾大髻,插木梳,盘覆额发檐。有的外搭靛青色布巾,普遍戴手镯式耳环。上身穿靛青色紧身对襟土布短衣,布纽扣一般为11对以上,腰缠约5米长的青布帕。

    盛装时,头戴银发箍,发髻插银牛角、银梳、银雀花等,上身内穿七八件短衣,最外一件或穿满是刺绣异彩纷呈的右衽短花衣,或穿缀满银泡、银铃、银喇叭、银瓜子等银饰的右衽短衣,戴各三五只的银项圈、银手圈、银戒指,下装增拴短裙、护裙片、花带各二三十件。这样一身盛装穿下来往往要花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穿好后,裙摆尤像芭蕾舞演员穿的舞裙,且更硬直,手根本无法自然垂下,只能放于裙上。

    锦鸡苗是非常崇尚鸟的民族。相传远古时代,由于战争的影响,苗族先祖被迫向西迁徙,在迁徙的历史进程中,是美丽的锦鸡帮助先祖们找到了最后定居的地方,并为先祖们带来了稻谷种子。因此他们的服装、银饰、舞蹈等大都与鸟有关。日常生活中,苗族同胞们特别是女性同胞除了劳作外,闲时都精心地用各种各样有色花线绣成各种花鸟纹图案,缝制百鸟衣裙,编织花带,刺绣花鞋,制备银饰。

    节日喜庆时,尤其是在芦笙会上,女性个个绾发高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颈戴银项圈。手戴银手镯,脚穿翘尖绣花鞋(有的在脚腕系上小巧玲珑的银铃),打扮得像美丽的锦鸡一样,花枝招展。跳芦笙舞时,随着芦笙曲调的快慢节拍,妇女头上的银饰锦鸡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百褶裙脚边的洁白羽毛银浪翻飞,貌若锦鸡亮翅,翩翩起舞,酷似古籍记载的鹨鹆舞,民间称之为“锦鸡舞”。

大簸箕苗寨位于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境内,因为形状像半边的簸箕而得名。寨子里居住着九十二户人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个簸箕寨里。纺车悠悠,岁月悠悠,古老的山歌在这里传唱了几百年,无论现代文明如何点缀这个古老的村寨,这里依然上演着,男耕女织安详平静的田园生活。

    吊脚楼是苗家人的杰作,在大簸箕寨一栋栋杆栏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一层使用来圈养牲畜的,二层是用来生活起居的,三层是用来储存粮食的。有些地方建在用鹅卵石垒砌的石基上,寨子里青石板铺的小路也因山势的起伏而起伏。平时寨子里显得很宁静,只有在节日或有客人到来的时候,小板凳一敲,整个山寨就沸腾起来了。板凳舞过去是在生孩子的时候跳的,生了小孩以后婆家要挑着谷子、酒,去女婿家跳板凳舞,一般是在满月酒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婆家挨家挨户地请寨子里的人吃饭喝酒,当酒喝得高兴后就会跳起板凳舞。

    平静的山寨,平淡的生活,这就是簸箕寨。而当大山捧出丰收的果实的时候,这里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栋吊脚楼,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他们丰收的喜悦,粮仓里装满的玉米,吊脚楼上挂着的玉米,都显示着簸箕寨人丰收的记录。在簸箕寨,庆祝丰收的仪式比过年还要隆重。簸箕寨里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习俗,在丰收后粮食入仓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筛出一簸箕新鲜米,供客人品尝。米饭的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他们生命的含义,全饱沁在这稻米的醇香中。

    “簸箕风光美如画,河水弯弯绕寨流;鱼米酒香情未了,客寨他乡愿久留。”这首诗不知道是那位游人所赋,但却表达了对大簸箕苗寨的赞美,对大簸箕人的依恋。大簸箕苗寨的人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一家有客,邻里相待。去过大簸箕寨的人都知道,只要你走进寨子里,是不愁找不到食宿的;你要担心的,就是你的酒量如何了。大簸箕苗寨的人家都有个特点,饭桌上摆满了好酒好菜,主人却要对着客人这样唱:“锅里没有菜,碗中没有酒;客从远方来,惭愧又内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谦虚呢?其实,当你看到这种场面就会明白,这是一种独特的好客。他们用这种方式,让客人不停地品尝,不停地喝酒。直到日落西山,客人一醉方休。

    待客人有了几分醉意之后,大家就一起来冲楼板。冲楼板也是苗族庆丰收的一种方式。通常要选在一间加固后的房子里举行,而且还必须在吊脚楼的二层,这样冲出来的声音全寨的人都能听见,响声越大,宾主双方就越尽兴。在冲楼板的场合,人们往往觉得声音不够大,加上板凳的敲击声,更能表现这种欢乐,于是便有了板凳舞。如果大家还未尽兴,主人家还会给客人挂上沉沉的玉米,让你着实感受他们丰收的喜悦。这种舞蹈无需华丽的灯光,欢乐却溢满了苗家的吊脚楼。

摄影提示

    金秋十月正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苗族同胞民族文化活动最频繁的时期,是比较适宜摄影人进行创作的。在坡脚寨,有两样东西是可以让摄影人动心的,一个是傍山而居冒着缕缕炊烟青瓦迭交的吊脚楼群;一个是当地苗族同胞保留的较为丰富淳朴的苗族文化活动。

    若机遇巧合。摄影师还可拍到苗家人嫁女、迎亲或丧葬的场面,这些活动都将维持一天,是难得的民俗资料宝库。

    大簸箕苗寨摄入镜头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东方第一染——丹寨苗族鸟图腾蜡染、直径近30厘米长2米多的天下巨芒、纯环保的古法造纸工艺等。在这众多的拍摄内容中,最有特点的是天下第一服饰——苗族锦鸡服饰。

旅游提示

    从贵州省省城贵阳走贵新高等级公路,即可到达两县市。从县市再到苗寨均只需40分钟的路程,有方便的交通车直接送达。在当地,可品尝到苗家风情饭,如酸汤鱼、水豆腐、扣肉、腊肉、土鸡、回锅肉等招待上宾的佳肴。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