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动态首页 | 新品快讯 | 业内新闻 | 影赛征稿 | 摄影采风 | 摄影展会 | 行情导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业内新闻 >> 正文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结束

[2020-10-30]  中国摄影网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72小时“失联”北京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迅速集结封闭运行

    10月18日至21日,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以下简称“金像奖”)评选在位于北京郊外偏僻而幽静的西御园宾馆进行。评选工作高度紧张、井然有序,弥漫着严格、严谨、严肃、严实、严密、严厉的氛围。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评委,在接到通知后短短48小时内,果断改变各自计划、调整行程、克服困难迅速集结于此,并在接下来的72小时内,完成了一次手机全程上交、与外界完全中断联络的全封闭式评选——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在金像奖评选工作中作出的重要改革。可以说,在金像奖创办以来31年的历程中,这是评选纪律最为严格的一届。

评委会预备会现场。张双双 摄

    10月18日晚,第十三届金像奖评委会召开预备会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本届金像奖组委会主任李前光出席。他在会上指出:“第十三届金像奖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际举办的,意义非同寻常。作为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的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既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独特的重要作用,又要肩负起引领艺术创作和学术探索的时代要求,构筑行业建设规范。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全国性文艺评奖工作,通过改革和调整,金像奖在表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和推出德艺双馨艺术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守正创新,以更加优秀的精品力作展现时代新气象。”李前光还对评选工作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评选工作;二是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把好评选导向;三是坚持公平公正,严格专业标准;四是遵守评奖纪律,用好手中权力;五是精心组织安排,强化活动保障。
   
    本届金像奖共收到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8位摄影人的申报资料,申报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还有来自台湾的摄影人,说明金像奖的社会影响、品牌效应在逐步提升和扩大。
   
    多年来,中国摄协坚持严格的评选纪律,在奖项规范上走在文艺界行风建设前列,正是得益于严谨的制度和公正的措施,对多次出现的违规现象都能做到积极应对和严肃处理,对金像奖的品牌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完善措施和改革创新一直是举办单位的工作方向,中国摄协分党组加大工作力度,本届又作了进一步规定——评委的手机等一切电子通信设备要全程上交,在整个评选阶段由组委会安排专人封存保管。这样严苛的纪律要求在中国文联各类全国性文艺评奖中是第一次,也创造了金像奖评选历史上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在评委会预备会上,中国摄协主席、本届金像奖评委会主任李舸提出要求,希望各位评委反复阅读评选手册、纪律要求,认真履行评委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评选纪律,为金像奖评选工作树立典范。在公平、公正的氛围里,评选出符合德艺双馨标准,在摄影界有影响力、社会贡献大、创作水平高超、众望所归的摄影人。
   
    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本届金像奖评委会主任郑更生强调,评选中要坚决杜绝评委与参评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圈子关系”等人情因素干扰,评委必须有高度的站位和宽泛的视界,秉持公正态度和专业水准,坚决不能做地缘评委、亲缘评委、圈子评委。
   
    郑更生指出,近来文艺界出现的腐败现象,更加说明了加强行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有着极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进一步树牢规矩意识,对“人情关”“利益关”坚决说“不”,坚决杜绝“跑风漏气”,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开辟新时代摄影事业的新气象。
 
    中国文联负责评奖管理的国内联络部副主任苗宏,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中国文联机关纪委办公室副主任杜宏山作为本届金像奖评选的监委会监审出席会议。

48小时,火速报批闪电集结

    本届金像奖评委共计25人,其中第一次担任金像奖评委的有16名(占比64%),获得过往届金像奖的评委有17名(占比68%)。
   
    10月14日,在中国文联机关纪委、国内联络部评奖处的指导和监督下,本届金像奖继承往届传统,严格按照《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评委库建立实施规范》,落实评委遴选、轮换、回避与保密制度,从评委库中抽选评委,并对抽选过程进行全程录像监督。
   
    评委选出后,组委会、评委会名单立即以急件形式送中国文联进行审批;中国文联党组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此次评选,在不到2天的时间便完成了5级审批;接到批复后,10月16日18:00,工作人员开始电话通知被确定为本届金像奖评委的摄影家;18日18:00前,突然受命的25位评委从全国四面八方云集北京,全部按时到位。
   
    短短48小时,25位评委放下手中的工作,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策划中的展览暂时委托他人负责,准备参加的会议立刻请假报批,计划进行的招生工作暂时搁置,正在进行的个人评比放弃最后冲刺……调整方案、取消计划、抛开得失,评委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位,充分体现了摄影家对评选工作的支持和这一奖项的影响力,同时避免了来自外界的干扰、压力和不利影响。

统一封存保管的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合影。张双双 摄

    在接到电话通知的同时,评委们也了解到本届评选的一项新规定——为期3天的评选时间内,手机、电脑甚至包括相机等一切电子、通信设备全程上交,由组委会安排专人封存保管,以杜绝评选过程中出现“跑风漏气”,避免评选过程中各种“询问”电话给评委带来的干扰和压力。这意味着,即使每天的评选结束,评委们依然不能拿到自己的手机。

贴上封条的手机保管箱。张双双 摄

    如此严苛的要求,使得中国摄协工作人员梁克伟在通知评委时心里直打鼓,但是,在听到如此严苛的评选纪律时,评委们仍然以大局为先,第一时间投入评选工作中,显示出对金像奖评选最大的支持。
   
    评委钱捍说:“在接到通知电话的时候,我正好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摄影活动,但是担任金像奖评委的责任重大,不能辜负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的信任,我当即推掉那项活动前来北京。上交手机是应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使心安静下来。这个纪律彰显了评选的公正性、严肃性和认真性,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人生第一次3天关手机、不接电话。”

72小时,人机分离与外界失联

    评委就位并进行了相关专业评选培训后,就投入到高度紧张、充满压力的72小时工作中,组委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服务团队的热情与敬业,则为评选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摄影“大腕儿”当起“小学生”

    10月19日8:30,评选正式开始前一小时,评委会特别召开第十三届金像奖评委培训会,25位业界专家、“大腕儿”,当起了“小学生”,接受了来自纪律、业务两方面的严格培训。
   
    评委培训会是评选中一个重要议程,是将历年评选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和规范,通过培训讲解,使评委们进一步明确金像奖的历史沿革、目标宗旨,评选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办法等。同时,针对评选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先提示,以保证程序有效进行并取得高质量的评选结果。

    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本届金像奖组委会秘书长高琴在培训会上强调,此次评选要做到:讲程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在评选程序中,采用“初评—复评—终评”+“每轮复议”的规范,以求达成共识、减少遗憾;抓中心——明确金像奖是评选作品与人品都优秀的德艺双馨摄影家;带节奏——整个评选进程需稳步推进,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同时要明确“艺术无标准,评奖有要求”——金像奖是从作品、文稿、品行、贡献四个方面综合考量、举贤荐优;“艺术无标准,业界有共识”——尽管评委们各有所好,但最终评选需要达成共识、众望所归。高琴强调,近年来“金像奖”品牌效应凸显,业界关注度越来越高,获奖名额越来越少,含金量越来越大,希望评委们务必做到风清气正,使评选结果能够代表当下业界较高水准。

“痛苦而幸福”的72小时
   
    接下来的时光,从清晨到深夜,评委们穿着运动鞋,以脚步丈量着最大面积为680平方米的评选现场(评委行走的路程最远达到20公里),以专业的眼光从申报者提交的1万余幅作品中发现精品力作,以深入严格的态度阅读申报资料、以全面严谨的判断对申报者进行综合考量。评选过程高度紧张,有评委坦言这是“痛苦而幸福”的72小时。

工作人员摆放申报材料时要求全程佩戴手套。张双双 摄

    评委李学亮笑称,自己在无人区拍摄时,尚能与家人电话联系,这次在北京评选竟然全程不能使用手机,少不了要向家人一番解释。
   
    还有评委说,用手机这几十年来,从没有体会过离开手机的生活,参加这次金像奖评选却做到了。
   
    为了保障高质量完成评选,组委会严中有爱,为评委们提供了全天候的工作与生活保障,除了延续中国摄协多年来形成的优良办会经验,提示大家穿着便装与运动鞋,为评委房间提供充满温馨的欢迎牌、生活用品等,还专门为评委们准备了胶囊咖啡机,为高强度工作状态下的评委制作美味提神的咖啡。
   
    针对手机上交后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组委会还在大厅前台设置了两部专用电话,保障评委及时处理。并为所有评委准备了小闹钟,避免离开手机后无法得知时间而延误工作。
   
    在充满压力的3天里,工作人员同样要坚守岗位、做好服务善后工作。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在全部评委返程后,依然留在现场负责检查善后,并将评委遗落的物品快递寄回。
   
    本届金像奖组委会纪律监督组组长朱宝祺,负责封存保管评委手机,每天从凌晨5点开始,他就会被密封箱里传出的各种手机闹铃声唤醒,此起彼伏、接连不断。身兼数职的他还参与选票运送工作——按照纪律要求,每一轮选票都要贴上封条,由两位工作人员专人运送。他说:“这项工作要求他和同事必须有高度的紧张感和责任心,才能确保选票安全顺利送至统计处。相比不能睡好觉而言,这项工作才是真正的有压力。”

申报材料有序摆放。张双双 摄

1000余条未读短信
   
    手机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错过一个电话,常会带来生产、生意和生活上的不便。作为业界各领域的专家与核心人物,金像奖评委们在这72小时内很可能与一些重要事务擦肩而过。
   
    当评选结束拿回手机时,每位评委的手机上都至少有几十个未接电话,评委傅拥军的手机上更是有多达1000余条未读短信。他说,在接到金像奖组委会的电话之前正在筹备宁波国际摄影周、第二届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并在进行钱塘江影像考察活动,工作比较多,电话和信息就特别多,参加金像奖评选倒是一个解脱,好好清静了一回。
   
    上交手机后,尽管有诸多不便,但评委们表示,如此严格的要求,更能让人心怀敬畏地完成工作。面对压力如此大、任务如此紧的评选,切断了与外界联系,做到洁身自好,内心反而更觉轻松,更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这样严格的纪律今后要继续执行,同时还应借鉴到其他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举办的评选中。

摆放整齐有序的评选现场。张双双 摄

讲纪律:严谨严苛,堪称“典范”

    本届评选依旧设立监审委员会,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机关纪委和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及纪检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监督评奖工作全过程。同时设立特邀观察员,对评选环节的专业性、程序性、规范性、公平性进行观察监督,并撰写评述报告。评选现场全程录像监督。

评委签订承诺书。张双双 摄

    评选工作开始前,所有评委都签署了修订后的更具体、更严格的《中国摄影家协会重要品牌活动评委承诺书》,保证与参评人员没有亲属等关系、对评选过程严格保密等。
   
    自第十二届金像奖开始,组委会就针对工作人员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评选全程不得进入评选现场、不许参与评议讨论、不许干扰评选进程,在评选开始前提供必要的服务后立即离开现场。本届评选依然延续前例,同时,工作人员与媒体记者也签订了修订后的《金像奖评选工作人员承诺书》,严格按照要求,摆放、回收申报资料时全程佩戴白手套,在整个评审期间没有进入评选区,没有干扰评选进程,没有向外界传播任何评选信息,即使是媒体采访也安排在评选结束后进行,对必要的现场摄影摄像也严格规定了10分钟限制。
   
    第一次参加金像奖评选的评委李培义感慨,相比自己参加过的行业内其他评选,本次评选毫无疑问是最严谨、最公正的一次,相信这样的结果放到任何时候,都经得起历史考验、行业考验。曾有过金像奖评选经验的评委陈小波认为,通过这次评选,明显感受到近年来金像奖在不断改善、不断变化,越来越严肃、越来越严格、越来越严密、越来越严谨,这是对参评者的负责,也是对摄影事业发展的负责。监委会有关监审也表示,金像奖评选的严谨性、规范性,在中国文艺界各类奖项评选中堪称“典范”之一。

工作人员有序摆放申报材料。张双双 摄

讲程序:全程留痕,一次通过

    严苛的纪律,确保了公平公正的评选,科学规范的程序则保证了评委能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

有案可查,有迹可循
    
    根据本届金像奖评选程序规定,每一轮评选都需要评委在评审表上签名确认。
   
    每一轮的入选名单均进行密封,并由两名工作人员一同送至统计处计票。每一轮的计票现场,均有3位监审和2位观察员进行监督,计票员、唱票员也要在每一轮统计结果上签名确认。

每一轮的计票环节都是在监审和观察员的监督下进行的。张双双 摄

    参加过两届金像奖评选的观察员闫军,在总结会上特别提出,在所有评选步骤上全程留痕是非常科学严谨的制度,包括工作人员都要在记录上签字,看似繁复,却保证了程序的规范性、严谨性,保证了评选结果有案可查,保证了评委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出错率。
   
    闫军还表示,本届评选组织者、评委、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评选现场,将责任和权力交予评委履行,评委遇到问题时再联系工作人员,这种“分开机制”也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

畅所欲言,一次通过
   
    尽管评委们各有特性,但评选的目标是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取得共识,因此评选培训会议上,评委会要求所有评委在评选过程中进行充分讨论,以保证流程按时、顺利进行。
   
    “复议”是在多年评选经验基础上总结出的程序,是指当评委认为某位在投票中落后的参评人应当进入下一轮评选时,提出复议,以保证评选结果不留遗憾。复议程序必须有两位评委支持、半数评委通过方可确认,且同时要在评审表上签名。在往届评选中经常出现不断复议、难以达成一致的现象,本届评选因为事先做过充分的讨论和沟通,所以纪实、艺术、商业三个组别在进入终评时,均未启动复议程序,全部一次通过,这在之前的评选中从未有过。

商业类评选的复议现场。张双双 摄

    评委周梅生在总结会上提到,以前在参加评选时常常欲言又止,而这次评选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在争论过程中,自己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对某个作品的看法也发生调整。同时在一些不太确定的问题上,通过相应的专家进行解释、讨论,大家也会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评委黄一璜表示,开诚布公地阐述和交流,使得一环接一环的流程有效衔接。尽管会有争议,但正是因为把讨论做在前面、做到充分,才保证了评选过程高效而顺利,才保证了最终结果和评选之初的预判较为吻合。
   
    评委朱洪宇说:“在专业方面,我们几位评委团结一致,一直在强调核心工作就是从申报资料中评出最高水准的金像奖商业类作品,虽然出现过不一致的观点,但这两天经过无数次反复讨论,每一次都基本统一了思想。”
   
    评委们表示,大家在团结的氛围中,进行充分讨论,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评选任务。
   
    评委张国田在总结会上坦言:“宁办两届摄影大展,也绝不组织一次评选,因为奖项评选实在太复杂、难度太大。然而,在中国文联党组的关怀下,在第十三届金像奖组委会的专业组织下,全体评委与工作人员合力完成了一次史上最为严格、规范的评选历程。”

评选结束后,评委们依次领回手机。张双双 摄

    有观察员表示,手机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对许多现代人来说是“命”、是“魂”,是时刻不能离身的外挂“器官”。这次收缴手机、封闭管理,对大家是挑战也是考验。实践证明,同志们对金像奖是敬畏的,对摄影事业是充满责任感的。
    
    伴随着时代发展,摄影奖项的评选依然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完善,守正创新是长期的主题。无论是组织人员,还是评选专家都对本次评选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和对未来真诚的期望,有信心为鼎力锻造金像奖的品牌效应,维护中国摄影人的光荣和梦想作出更大的贡献。
   
    备受摄影界瞩目的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拟于12月18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启幕。届时,第十三届金像奖获得者的作品也将亮相摄影艺术节。(文字:李馨、朴新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来源:中国摄影网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