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动态首页 | 新品快讯 | 业内新闻 | 影赛征稿 | 摄影采风 | 摄影展会 | 行情导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摄影展会 >> 正文

第九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即将在京展出

[2019-07-30]  中国摄影网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斗马庆丰收》( 组照之一)  龙涛(广西)
斗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群众的传统民俗活动。打斗的马通过撕、咬、踢、追等进行激烈的搏斗定下输赢。斗马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新禾节后进行,意为庆祝丰收。1987 年,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每年11 月26 日县庆日这一天定为斗马节,2004 年把斗马节更改为“芦笙·斗马节”。2014 年,苗族斗马被列入广西非遗名录。(2010 年至2018 年摄)

▲《后继有人》( 组照之一)  罗梦川(广西)
芦笙踩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的传统文化活动,一般由男子吹奏芦笙,女子围着芦笙队踏乐起舞,是当地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系列坡会群”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大苗山的孩子们从小喜欢笙歌苗舞,使得这项非遗得以薪火相传、后继有人。(2016 年至2019 年摄)

▲《拉大坯》( 组照之一)  黄振明(福建)
在江西景德镇昌江区,陶瓷作坊的陶工用传统工艺,纯手工拉出一个超大规格的花盘。(2017 年5 月19 日摄)

▲《泥田竞技庆丰年》( 组照之一)  宾绿涛(湖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年一届的“农民丰收节”在百色市凌云县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通过泥田摸鱼、泥田抢鸭、泥田拔河、泥田搬运玉米棒等竞技节目,吸引着当地上万名农民参与。据了解,历届“农民丰收节”比赛采用的鸭子、牛、猪、羊、鱼、鹅、大米、茶叶等奖品,全部来自贫困村养殖合作社。(2016 年至2018 年摄)

▲《“非遗”开花》( 组照之一)  刘学懿(四川)
四川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400 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其制作工艺包括号竹、削伞架、上油、穿线等70 多道工序,一直沿用桐油、石印等传统工艺制作,所有工序全靠手工完成。在“非遗”传承中,当地油纸伞技艺如花绽放,“伞”靓八方。(2014 年至2019 年摄)

▲《木雕》( 组照之一)  陈钦济(浙江)
2017 年8 月,浙江省瑞安市林北村的村民自行投资,建造了水乡休闲文化廊亭。为了建造出有特色的廊亭,村里找来木雕技艺传承人林启华师傅及其团队打造。木雕师傅林启华,1953 年3 月出生,他家从祖父开始传承木雕技艺,到他已是第三代传承人。廊亭的整座架构全由林师傅的团队手工制作,整座架构完全由一块块木雕搭建而成。经过精雕细琢搭建而成的廊亭,充分体现了民间手艺人的技艺,展示了乡土文化之美。(2017 年至2018 年摄)

▲《土楼筑梦》( 组照之一)  江庆端(福建)
2006 年5 月20 日,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的村民用传统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在炎炎夏日里,经过了四个月的打造,将土楼建了起来,让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持续发扬光大。(2016 至2017 年摄)

▲《古镇盛会》( 组照之一)  李保增(河南)
河南省滑县的道口古庙会已有700 多年历史,每一年的庙会会期一般为3 天,即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庙会上有传统文化表演项目,如高跷、背阁、舞狮、竹马、武术、舞龙等。(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摄)

▲《手艺人》(组照之一)  于莉莉(广东)
各地的手工制作因地域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这组《手艺人》展示了我们国家一部分手工制作的传承与风采。民间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老手艺人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坚守几十年,弘扬工匠精神,在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中不断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如何让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活起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青春与基因,并使之在新时代得以代代相传,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2017 年至2018 年摄)

▲《石板沙村的壁画》(组照之一)  于莉莉(广东)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是一座有着200 多年历史的村庄,至今还延续着内河疍家人“饭稻羹鱼”的渔耕生活,形成了包括建筑、饮食、民俗、农谚、歌谣、耕技、捕捞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渔耕文化,并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一个活着的疍家风情村落。这些栩栩如生的壁画,描绘了疍家人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石板沙村已成为周边城市居民出游的“网红”村,大众休闲放松的热选之地。目前,石板沙村正申报国家3A 级旅游景区,还被推荐参选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2018 年12 月)

▲《狂欢元宵节》( 组照之一)  刘克俭(陕西)
每年春节期间,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都会举行传统的元宵节民俗“拜年日”。“十六不完年不完,不完十六不完年”,正月十六正好是当地传统的“拜年日”。“拜年日”从正月十四的下午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的全天。这几天,白马井镇各个渔村的神轿、秧歌舞、花车、舞龙、祭祀等传统活动项目都会集中在大街小巷和码头进行表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渔业平安丰收。(2018 年摄)

▲《与火共舞》(组照之一)  周晓刚(浙江)
磐安炼火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主要流传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双峰、盘峰、仁川、深泽乡一带和附近的一些地区。每年重阳节和胡公祭日,当地都要举办大型炼火活动。参加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活动有一定的戒规、仪式、程序,夜间在广场上举行。届时需要大量的木炭、干柴,在广场上分别堆成若干堆,燃起熊熊大火。炼火者赤膊、光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喊,冲进通红的火炭堆上奔跑,动作粗犷有力。(2018 年10 月17 日摄)

异乡单元

▲《大坝工地战歌》  黄华丽(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筑工地上,建设者们在船闸运河工地上喷浆加固运河护坡。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世纪重大工程。(2017 年8 月1 日摄)

▲《农民工和他的骡子》  冯有为(安徽)
安徽省东至县官港镇,来自四川的农民工牵着他们的骡子,行进在乡间。在人员难以到达的崇山峻岭,他们架起一座座电线、通信铁塔。(2019 年3 月17 日摄)

▲《安筑广厦千万间》(组照之一)  韦伟海(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的建筑工地上,众多农民工建设者正在施工。桂平市是一个拥有200 多万人口的大市。改革开放以来,桂平市百业兴旺,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业的迅速兴起,吸引了各地的房地产商和农民建筑工来此创业寻梦,来自异乡的农民工在桂平金港茗苑地产工地上大显身手,辛勤劳作,为桂平地方经济建设和美好生活梦想艰苦拼搏,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019 年1 月26 日摄)

▲《战天斗地建坝筑梦人》(组照之一)  韦伟海(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两广合作、桂澳合作的世纪重大工程。在这场世纪宏伟工程的会战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建设者们顶烈日、战严寒,谱写了一曲建坝筑梦的时代颂歌。(2016 年至2018 年摄)

▲《农民焊工造船梦》(组照之一)  黄华丽(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的造船厂中,技师们正在工作。贵港市港南区、港北区、桂平市和平南县利用西江黄金水道沿江沿岸地域优势,在江河沿岸兴建造船厂建造大船,打造规模化内河造船业。来自各地的异乡技工在造船行业大显身手,辛勤劳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美好生活梦想贡献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018 年8 月4 日摄)

▲《艰辛技艺》(组照之一)  王江 (四川)
荥经黑砂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生活用具演变到现代盛行的实用工艺制品,荥经黑砂得到了完整传承与蓬勃发展。荥经黑砂的烧制技艺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荥经县的土壤在气候、植被诸因素的影响下,形成10 个土类,14 个亚类,25 个土属,51 个土种,73 个变种,这为荥经砂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在六合乡古城村的砂器作坊里,工匠们忍受着1200℃高温的炙烤,将千年技艺传承发扬,为荥经砂器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5年至2018年摄)

▲《城市“医者”》(组照之一)  苏昌纪(福建)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路边,两名水厂电焊工正在焊接水管。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2018 年8 月9 日摄)

▲《俩兄弟的千里回乡路》(组照之一)  钟国庆(湖北)
家住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军营村的肖立军、肖冬军兄弟俩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共有十口人,全靠两兄弟和他们的妻子打工维持生活。为摘掉“穷帽子”,兄弟俩远赴深圳打工,在南山区建筑工地从事架子工、电焊工。2019 年1 月19 日,听闻家乡政府开通免费返乡专列接送在外农民工回乡过年,兄弟俩非常高兴,手机微信扫码报名成功。当地人社部门将免费车票送到正在工地上的兄弟俩手中,并在返乡专列上为他们准备了免费餐饮。在回程的列车上,当地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为大家讲解国家政策,提供就业机会。还为他们送上春联和礼物。千里风尘一路情,在经过火车、大巴、小车一路20 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兄弟俩平安到家,在欢声笑语中与父母、儿女团聚。(2019 年1 月摄)

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