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新闻纪实 >> 正文

中国摄影网专访|汤德胜与大运河的世纪情缘

[2018-05-02]      责任编辑:原创    点击量:

 陈小军:就目前的大运河来说,现代化工业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运河的污染,您从小在母亲河边长大的运河人,对现在的运河有什么期盼或治理建议吗?

汤德胜:对于运河城市来说,过去都是大运河水滋养着运河两岸。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稠密、空间局促,各地也纷纷为大运河开辟新的航道。新运河有了水准更高的航道,但也破坏了古运河两岸的众多遗迹遗存。我觉得应该把古运河两岸的历史遗迹,特别是沉没于运河水底的文物古迹打捞起来,抢修两岸的历史文化古迹,在各个城市地段分别建起一些运河历史博物馆,让子孙后代更多地了解运河的历史,留下一条现代文明与悠久文化交相辉映的大运河,生活在运河两岸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一份责任!

    目前,随着各地对大运河保护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几年前启动大运河申遗,大运河进入历史最好时期:首先是大运河两岸的景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运河两岸越来越美了;大运河的水质也逐渐好转,很多地方已经告别黑臭,达到景观水的标准;运河两岸工厂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没有企业敢再明目张胆排污了。

1982年的常州城,古老运河缓缓而流,穿过两岸粉墙黛瓦的低矮民居;30年后的运河城市边,现代化的高楼耸立,宽阔的河面映着城市夜景的粲然灯火……两张摄于不同年代的运河城市照片,讲述着运河两岸城市的变迁。

▲大运河横穿千年古城——江南常州    拍摄于1982年(航拍)

▲今日大运河   拍摄于2003年

▲大运河长江入口处   拍摄于2010年(航拍)

运河两岸的现代化进程令人鼓舞,古老运河焕发出的青春风采令人心情舒畅,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现代文明与悠久文化交相辉映的大运河,生活在运河两岸的人们都有一份责任!

陈小军:2014年6月22日,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三十二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四十六处世界遗产。据说,在大运河的申遗之路,您的《中国大运河》展览作品起了关键性的佐证作用,能聊聊这里的故事吗?是哪些照片为成功申遗提供了关键信息?

汤德胜:2013年9月,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迎接联合国专家考察团的到来,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物局和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我的《中国大运河》摄影作品展,当时地方政府安排联合国官员在考察点时间为四十分钟,没想到联合国专家姜东辰教授在《中国大运河》摄影展馆就待了一个半小时,我也陪同他在一起介绍浏览,特别是在百万农民疏浚大运河、抗洪救灾、运河两岸的百姓生活作品前驻足,他仔细研读作品并几番询问作品中的内容细节。最后拉着我在作品前合影留念;并在留言簿签字:预祝大运河申遗成功。

▲联合国专家姜东辰教授亲笔提字

      应该说《中国大运河》每幅作品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片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提供了活档案、活资料,使得中国大运河变得更加厚重鲜活。姜东辰教授翻拍了许多展览作品,带回联合国这也是他为专家组提供的有力影像资料。

▲古纤道上送公粮   拍摄于1968年

▲工地广播站  拍摄于1969年

▲运河上架桥   拍摄于1970年

▲公社砖瓦厂  拍摄于1971年

▲古纤道上的赤脚医生 拍摄于1971年

▲公社幼儿园  拍摄于1972年

▲公社食堂  拍摄于1974年

▲放养鸭群  拍摄于1981年

▲运河古纤道 拍摄于1986年

 陈小军:汤老师,如果没记错的话,你今年应该有71岁了,今后你还会继续跟踪拍摄大运河这个题材吗?下一步还有什么创作设想和计划吗?

汤德胜:对的,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我还会一直跟踪拍摄大运河,大运河目前有了新的发展和保护,给我提供了拍摄大运河新的视角,我要拍摄高铁飞跨大运河的照片和运河两岸奔小康的百姓生活,大运河两岸在新时代的发展都是我今后要关注的地方。

▲清波一脉通古今 古运河浙江段  拍摄于2014年(航拍)

▲高铁列车飞驰在大运河上  拍摄于2018年

▲京沪高速公路横跨大运河  拍摄于2018年

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陈小军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