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个人影展 >> 正文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深蓝:多余的地方

[2021-07-02]      责任编辑:原创    点击量:

    城市和荒野分属大地景观的两个极端,是一组两极对立的景观状态。当荒野出现在城市里,就会呈现出难能可贵的自由品质,那就是大自然和规范的城市里的无声对抗。《多余的地方》是一处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被遗忘的次生荒野,是位居杭州钱塘江南岸的一小段自然浅滩:几棵乡土树木、旧船、野草,像被城市遗弃的飞地。来到这里,我一方面能感受到该场所极强的自然生命力,另一方面我又很担心它被城市化“规范”掉。美国规划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及:自然和人工,是城市中两个重要系统,是相互平衡的。这里的“自然”并非人们印象中的绿色自然,而是指没有经过人为控制的、能够真正自己演变的生态系统意义上的自然。我们能做的,就是去自我认知和引导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更加珍惜和欣赏城市中的荒野地所带来的动态变化和自由萌发之美。

    这是一片荒芜之地,被遗弃之地和多余之地,这是城市里少有的可供人放声大哭的地方。我经常去和它对话,在那里静静、发呆,用相机拍摄记录它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以下是我镜头中对这块城市荒野分解后的的各组成元素:水、石、树、草、月、光、对岸、菜地、人……

    逐水草而居是人的栖居理想。在生活的城市,有一处可达性较强的近水滩涂,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感受到近似海的空阔,这就是一种幸福。

    砾石岸滩的主体。大大小小的石头聚集在此,形成自然入水的滩涂,高处的石头罅隙长出了野草。当潮汐涌来,水浪一波又一波,拍打着砾石,发出海的声音。

    岸滩的树高大、临水而立,硕大的根系裸露在空气中,裸枝交错,但已有小的叶芽冒了出来。树下有影影绰绰的人在移动,我在镜头里看到不少亲子的身影。小孩在探寻、父母在保护和引领。高大的树木生动了岸线的内容,强化了生命的力量。

    这里会有长满野草的小沙渚,水岸高处长了很多纤细的草木,有砾石间穿越的野趣,更有一部分长成适宜水生的树木的姿态,我还注意到一截浮木周围茂密的草。

    月是心灵的指路明灯。有人说,不要在晚上做任何决定。但是在一个有圆月的晚上,对着靛蓝色的天空,当心沉寂下来,自然而然你会知道明天的路该怎么走。

    光丰富了这处废弃之地的空间层次,光让场域变得迷幻。日出、午间、傍晚、夜晚,甚至雨雪天气,都有不一样的光色。激荡在落日余晖里的暮光,看到了时间在水面流淌成金子。

对岸

    山影,是对岸的风景。极目之处,朦胧的青蓝色是起伏的山峦,和浅淡的一层城市建筑的影子。山峦的岸线缓缓起伏,像舒缓的旋律,心灵的支撑,是稳靠的背景。让周围静谧,让人安静。

    这是一处旧船集聚地。木船,舷板陈旧。一只只倒扣在一处空地,用帷幔包裹了起来,是露天船只堆场。一位工匠在角落修理船体,用凿子和榔头敲打着,发出闷闷的声响。江面上偶尔会漂浮一两只。

    这是我看到的最简陋的小庭院。它以树冠为屋顶,2-3个平方的占地面积,在台地高处搭建,用水泥石板、废旧石板、废旧木头围合成。隈研吾曾经说:“与场所取得联系的建筑,不论其外观如何寒酸、脆弱,都会具有难以置信的顽强力量”。——如果将之称之为岸滩唯一的“建筑物”。

菜地

    让我吃惊的是,这里被开辟了一个菜园。期间我看到一个环卫工人在打理这里。透过菜园简陋的篱笆,隐约看到翻新的泥土和新生的菜苗。远处是对岸的山凸起的轮廓线。

    修船人在堆场一角修理着破旧的船只,锤子敲打着船体,发出闷闷的声响。他是否向往这些旧船还能恢复往日的热闹场景?

    这是父子二人的身影。透过杂乱的树枝空隙,他们的身影投射到岸滩。我注意到小孩不断在探索这块岸滩,挑战着可达的水域。那位父亲努力保护着、也指引着孩子。近景中的大树树根裸露而遒劲,牢牢抓住赖以生长的石块和泥土。

    现场有十多位看落日的人,我注意到一位摄影师静默在水边,他停止拍摄,投入而安静的凝视前方的水面,朝着太阳落下的地方看去。有时候,看图片与在现场与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那些荒野带给人的能量,眼前一闪即逝的光线确实需要到场来记忆。

作者简介

    深蓝,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风景园林工程师。

    摄影作品《心灵秘境》曾获中国风景园林主题摄影比赛风景园林专项奖。

    对摄影的理解:“荒野消失了,深爱它的人不得不从其他地方回忆,以维持精神需求。——罗伯特·亚当斯 ”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深蓝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