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个人影展 >> 正文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蒋小倩:《夹城里》

[2021-02-28]      责任编辑:原创    点击量:

    2020年1月9日我开始拍摄夹城里,记得那天下雨。

    我的家,在夹城里南面,一河之隔。我家的厨房和餐厅正对着夹城里,我在那里生活了15年,我看了夹城里15年。夏天,透过窗户看夕阳西下、绚丽晚霞;冬天,看夹城里的烟花,从年三十看到元宵节;春天,看对楼阳台上盛开的鲜花,娇艳的很;秋天,看夹城里小路边的银杏树叶渐渐变黄直至凋零。

    15年里,除了偶尔会去振新路菜场买菜外,几乎没有去夹城里转转,只是听说夹城里在拆迁,先签协议的搬走了,留在那里的有种种遗留问题。

▲2020.1.10,从我家北窗户看到的夹城里。

▲2020.1.20,夹城里主干道。

    夹城里曾是无锡市区最大的城中村,占地面积300余亩,前夹城、后夹城、新夹城、夹城新村,俗称“四夹”,木栖厅、文隆里和振新路也划入夹城里地块,曾有2600户人家,2009年开始启动拆迁,至2019年年底剩余224户人家,2020年10月份剩余48户。

    2020年2月5日(年初十二),振新路菜场开始封闭,2月20日夹城里开始封闭,3月15日振新路菜场沿线围墙完工,菜场和行政楼全部拆除……12月底夹城里完成全部拆迁。

▲2020.1.12,李阿姨经常到菜场买早餐吃。

▲2020.1.14,夹城里的年轻人。

▲2020.1.14,许师傅、建国那年出生,玻璃厂退休,曾支边去新疆,79年返锡,退休前身体一直不好,退休后每天打五行拳。

▲2020.1.11,赵师傅在洗衣服。

▲2020.4.1,缪阿婆每年清明节前夕都要一边念经一边折纸元宝。

    我经历了夹城里的春夏秋冬,和他们聊天交朋友,了解他们心中的甜酸苦辣、背后的故事。我也经历了疫情之下的夹城里,夹城里东西北面约有六七个入口,一夜之间突然全部封闭,只留了东西两个出入口,社区人员和志愿者轮流24小时值守。在那段时间里,我依然坚持拍摄,一些老阿姨看到我说,疫情这么严重,你难道不怕死吗?我说,我对这个地方有感情,想到这里不久将夷为平地,我和你们一样有点舍不得,我就是想记录一下最后的夹城里,梁溪区不是一个新冠也没有吗?不怕,这里是安全的。

    如今,夹城里不复存在,他们去了更好的地方安居乐业。我的影像记录了最后的夹城里,那些瞬间的情绪、无奈、美好与温暖。不久的将来,夹城里会是一番新的天地。

▲2020.2.18,元宵节中午,王姐就吃了一碗面。

▲2020.10.24,肖哥说,今天他们就要搬家了。

▲2020.1.19,冯阿姨和邻居们聊天。

▲2020.2.20,去邻居家串门。

▲2020.2.20,刘阿姨在织毛衣,她家养了两条狗,小狗凶,大狗温柔。

▲2020.1.16,马姐卖蔬菜,张姐卖豆腐,她们利用空隙时间跳广场舞锻炼身体。

▲2020.1.16,孙姐在这里卖肉十几年了。

▲2020.1.13,菜场要拆了,商贩们聚集在菜场管理办公楼前。

▲2020.2.17,送菜给我的陆姐。

▲2020.10.21,张先生和他父母在家门口合影留念。

▲2020.1.10,李伯伯家的厨房。

▲2020.1.11,墙边的草。

▲2020.8.23,冯阿姨家墙上的画和龙凤孙女的照片。

▲2020.1.19,章先生家房子,他从小出生在这里,老父亲已经98岁了。

▲2020.1.27,从2009年夹城里开始拆迁的时候,虞师傅就在这里捡垃圾了。

▲2020.3.15,国际权益消费日,走了几十年的路封了,回家只能从很远的地方绕了,曹妹妹一个人徘徊在被堵的墙边。

▲2020.2.16,春节期间邻里们在一起打打牌。

▲2020.2.23,孙姐在自家后门晒太阳。

▲2020.3.15,张阿姨是外地人,夫妻二人住夹城里照顾孤寡病人十几年了,每月两个人的工资1800元。

▲2020.8.21,杂货店老板钱师傅74岁,原在食品厂工作,工厂关闭后开过饭店,开店30多年,给儿子买了房娶了媳妇。。

▲2020.10.26,徐阿姨夫妇拿到我送的照片,但她的家已经被拆了。

▲2020.8.21,没有招牌、没有伙计的理发店吴阿姨从二十几岁开始就靠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今年70岁了。

▲2020.12.20,拿着照片去找蒋阿姨时,她已经搬走了。

拆迁的变奏

——评蒋小倩的摄影作品《夹城里》

唐浩武

     城市作为人类聚集、定居、互市的家园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同时城市也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而上演兴衰更替的历史剧。当下在向后工业化时代演进的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扩张和城市面貌的巨变。拆旧建新,建设一座座摩天大楼式的城市形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常见的迭代模式。回望无锡城的发展史,似乎也难逃城市兴衰轮回这一历史的脉络,而其中夹城里地区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上世纪20-30年代,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地处工厂腹地的夹城里自然成了外来工人的理想聚居地,第一代的工人新村就这样建起来。而历经百年的时空转换,夹城里周围的工厂都已悉数外迁,夹城里也由一个拥抱工业时代的新生儿,变成了后工业时代风烛残年的“老朽”,拆迁于是成了夹城里的不二归宿。但是,由于种种的利益纠葛和矛盾冲突,夹城里的拆迁绵延了10多年。在这个10多年里,夹城里周围涌现出无数的高楼,而夹城里那种“涅”而不“磐”的模样,成为很多人的心结和痛点。直到2020年末,夹城里最后一堵墙被推倒,围绕夹城里的爱与怨才最终化为尘埃过往。

     也许从宏观角度来看当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史,拆迁是历史的必然,是每一个城市脱胎换骨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从微观角度上来看,每当具体到某地某区或某家某户的拆迁改造时,则其中的历史故事、文化情感、利益冲突等等并不是一个拆字可以解决和埋没的。在每一个亲历者与旁观者的心中,都有一部不一样的拆迁史,我们不应忽略个人记忆与个人感受,这是拆迁的历史三调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影师蒋小倩的摄影作品《夹城里》正是这样一部个人视角的拆迁记忆。她历时一年拍摄夹城里,用照相机记录夹城里的拆迁故事,记录拆迁中的人和物,为我们提供了大拆迁过程中的小叙事的影像样本。在她的镜头面前,你既可以看到拆字下的残垣断壁,也可以感受人们与过去的情感联结;既可以看到人们故园被拆的落寞,也可以看到人们乔迁新居的喜悦;既可以感受人们面对得与失的焦虑,也可以听到那势不可挡的时代跫音。拆迁的多个侧面就这样在蒋小倩的镜头里拼接起来,成为一本可供人细读的拆迁图志。

     蒋小倩在拍摄过程中走遍夹城里的角角落落,仔细观察出现在她面前的人与事。她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认真倾听,以诚相待,用沉浸式的拍摄方式,将当地居民的情感、个人诉求与时势演变、公共利益之间的纠葛冲突呈现在她的画面里。她的照片以人为主要的切入点,将他们置于纷乱的拆迁场景中,把拆迁进程中人们的无力感以及利益博弈的冷酷一面也若隐若现地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她的影像记录,站在一个相对较近的距离,观察一地拆迁对当事者的影响,对当地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而让我们反思大时代的欲望与小人物的命运之间的关联;反思过去的存在与未来的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虽然蒋小倩的照片所捕获的仅仅是夹城里拆迁过程中的一小朵浪花,影像的体系还不够完备,但这样的尝试也许是摄影向外突破的一个弹着点,我们期待更多的摄影人和摄影作品能够从形式美学的内卷中突围出来,跟上时代的节拍,留下经得及时间考问的影像作品,而不仅仅是一地鸡毛式的自娱自乐的媚俗图像。

作者简介

蒋小倩

女,日语翻译,毕业于江南大学日语系,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现住江苏无锡。2011年开始学习摄影。作品曾多次参加摄影展览。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蒋小倩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