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个人影展 >> 正文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宋金钟作品赏析——《56个民族肖像》

[2019-09-08]      责任编辑:原创    点击量:

2019年,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编辑一组《56个民族肖像》组照,作为向新中国70华诞的一份献礼,向世人展示新时代56个民族大团结的精神风貌。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福56个民族更加团结进步!

2013年以来,陕西摄影人宋金钟自费走遍中国、拍摄56个民族影像。从崎岖坎坷的云贵高原到碧海蓝天的椰林海岛,从波涛汹涌的黄河两岸到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从沃野千里的东北黑土地到牛羊遍野的内蒙古大草原,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幅员辽阔的新疆天山南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辗转56个民族主要聚居地和原生态地区,行程10万多公里,拍摄照片20多万张,记录了56个民族服饰、民居、饮食、生产、生活、民俗、节日文化与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

▲《阿昌族》2013年摄于云南陇川

▲《白族》2016年摄于云南大理

▲《保安族》2014年摄于甘肃积石山

▲《布朗族》2013年摄于云南施甸

56个民族肖像,主要通过服饰和头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特征。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其中部分民族服饰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阿昌族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服饰多以鹿、狍、犴皮制作。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景颇族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拉祜族最喜爱黑色,以黑为美,以黑为主色。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饰风格素朴简约。仫佬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土布,自染,美丽大方,经久耐用。畲族服饰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 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塔吉克族服装多用皮毛、毡褐为面料,塔吉克妇女喜穿红色或绣饰花边的大紫、大绿色调的连衣裙,少女则爱戴用紫色、金黄、大红色调的平绒布绣制的圆形帽冠。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

56个民族,56枝花。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每个民族的服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五颜六色,美不胜收。组照《56个民族肖像》,就是通过56个民族不同的服饰、头饰等,展示各民族的美丽风采和魅力,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更加丰满感人。

▲《布依族》2014年摄于贵州荔波

▲《朝鲜族》2014年摄于吉林延边

▲《达斡尔族》2014年摄于内蒙古莫力达瓦

▲《傣族》2019年摄于云南腾冲

▲《德昂族》2013年摄于云南德宏

▲《东乡族》2014年摄于甘肃临夏

▲《侗族》2016年摄于贵州榕江

▲《独龙族》2013年摄于云南贡山

▲《俄罗斯族》2017年摄于新疆伊犁

▲《鄂伦春族》2014年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

▲《鄂温克族》2014年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

▲《高山族》2017年摄于福建华安

▲《仡佬族》2014年贵州平坝

▲《哈尼族》2013年摄于云南勐海

▲《哈萨克族》2017年摄于新疆霍城

▲《汉族》2016年摄于陕西西安

▲《赫哲族》2014年摄于黑龙江同江

▲《回族》2014年摄于宁夏中宁

▲《基诺族》2013年摄于云南景洪

▲《京族》2014年摄于广西东兴

▲《景颇族》2013年摄于云南德宏

▲《柯尔克孜族》2017年摄于新疆克孜勒苏

▲《拉祜族》2013年摄于云南勐海

▲《黎族》2014年摄于海南陵水

▲《傈僳族》2013年摄于云南德宏

▲《珞巴族》2016年摄于西藏米林

▲《满族》2014年摄于吉林伊通

▲《毛南族》2014年摄于广西环江

▲《门巴族》2016年摄于西藏墨脱

▲《蒙古族》2014年摄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

▲《苗族》2014年摄于贵州凯里

▲《仫佬族》2014年摄于广西罗城

▲《纳西族》2016年摄于云南丽江

▲《怒族》2013年摄于云南福贡

▲《普米族》2016年摄于云南宁蒗

▲《羌族》2016年摄于四川北川

▲《撒拉族》2014年摄于青海循化

▲《畲族》2017年摄于福建宁德

▲《水族》2014年摄于贵州三都

▲《塔吉克族》2017年摄于新疆塔什库尔干

▲《塔塔尔族》2017年摄于新疆奇台

▲《土家族》2016年摄于湖南湘西

▲《土族》2014年摄于青海互助

▲《佤族》2013年摄于云南勐海

▲《维吾尔族》2017年摄于新疆喀什

▲《乌孜别克族》2017年摄于新疆木垒

▲《锡伯族》2017年摄于新疆察布查尔

▲《瑶族》2016年摄于广西巴马

▲《彝族》2016年摄于四川凉山

▲《裕固族》2014年摄于甘肃肃南

▲《藏族》2016年摄于西藏贡嘎

▲《壮族》2014年摄于广西上林

作者简介

宋金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国家高级摄影师,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摄影协会理事,陕西黄河摄影艺术研究院理事,铜川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1980年开始摄影,2012年作品《高原转场》荣获第五届中国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金奖。
2013年以来,自费走遍中国,拍摄56个民族影像。从北国边陲到天涯海角,从茫茫草原到巍巍昆仑,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坡,从戈壁荒漠到天山南北,从茶马古道到闽南沿海,从湘西山区到黔桂村寨......深入到56个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不仅拍摄到56个民族的古老建筑、独特服饰、原始劳作、祖传工艺、盛大节庆等珍贵的影像,而且还通过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观当地民族博物馆等,比较全面地记录了56个民族的部分历史和现实生活状况,对各民族风情文化颇有研究;
2019年编著《美丽中国——56个民族影像》,即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宋金钟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