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个人影展 >> 正文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李春龙作品赏析——《农民工兄弟》

[2019-06-10]      责任编辑:原创    点击量: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部分农民离开家乡,脱离土地,进城“打工”以寻求生路,这种现象带动了全国各地农民的思想转变,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后被称作“民工潮”。这个人数庞大、聚散不定、被称作“农民工”的群体,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用自己的血汗浇筑起城市的华丽,家园生计却仍在偏僻贫穷的乡村;他们的社会身份是“农”,做的却是“工”的活计;他们欲融入城市而不得,欲反转回乡又不愿;他们试图跨越城乡、工农界限,却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农民工”一词所折射出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实为中国社会旷古未有之景象。

▲ 2013.10.20日摄于南宁凤岭,女工在清运建筑垃圾

▲ 2015年4月24日,摄于南宁民族大道航洋国际商场外,装修的农民工

▲ 2016.2.18日摄于山西大同一位农民工在路边用晚饭

    曾有摄影师拍摄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摄影作品,向社会揭开了农民工心中的隐痛。而我所关注的这群人,较之于出外打工的个体农民工,把根拔出的更彻底,他们的家人或和他们一起劳作于同一个工地,或在就近从事着其他的工作,或纯粹是仅仅为了和家人在一起,以慰藉亲情,以保护婚姻。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稳定的收入,如同在干涸的泥坑中的两条鱼,相濡以沫,他们的孩子在城里人的异样目光下, 委身于不被体制保护的“打工子弟学校”……

▲ 2015.5.11日摄于南宁琅东在管道纳凉的农民工。

▲ 2017.07.15 北京延庆区新农村建设工地兄弟们正在录制手机直播视频

▲ 2017.08.05 北京延庆区新农村建设工地

    摄影用于表述故事、传达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功能,但要准确的表达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选择拍摄《农民工》这一题材,也是经过深思,甚至有过反复。由于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摄影师和农民工之间有着一种本能的隔膜,照相机的奢侈性、镜头的侵略性、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别、阶层属性等等,都为拍摄这一题材设置了许多前置性的障碍。所以要消除这些因素、拉近距离、建立互信便是拍摄前的工作。

▲ 2013.9.17南宁万象城路口修地缆的农民工

▲ 2014.7.23日摄于南宁,冲洗永凯大厦玻璃的农民工

▲ 2016.4.6摄于北京延庆区农村进城修鞋人

▲ 2015.7.1日摄于南宁中柬路,做内装的农民工

    我从2011年开始把镜头对准他们,当我第一次接近他们,他们会以为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助,这时表现出的是热情和善良,当他们得知你要给他们拍照片,他们会告诉你我不漂亮或衣着不整,这时表现出的是羞涩,当你真的拿起相机拍他们时,他们便本能地躲避,甚至是惊慌和紧张,这些反应可以发现他们善良的本性,没有愤怒、没有埋怨。

    多数农民工居住在项目公司提供的生活区内,那里有若干排宿舍,每排宿舍又有许多房间,每间约15平方米大小,有的住着十几个工友,有的居住着以蚊帐隔成“单间”的四、五个家庭。在这里既有集体生活的景象,又有小家庭生活的氛围,这就是他们的“新家”。

▲ 2015.3.22日摄于南宁苏圩,在322国道边轮胎店的一家人。

▲ 2015.7.30日摄于南宁,运送建筑材料的装卸工

▲ 2017.3.3 北京延庆八达岭装卸工

▲ 2016.09.29工地午餐

    一顶蚊帐就是一个“家”,生活是透明的,朦胧外泻的私欲、若即若离的柔情,全然不顾帐外的风风雨雨,需要多么强大的神经,不仅是当事者的神经,还有周边不想参与而不得不参与的“邻居”的神经,真是无可奈何地自得其乐。

    谁不想有个不仅能遮风避雨的家,而他们的梦想距现实却是无尽的遥远,他们都有自己的称之为“老家”的家,在老家没有温饱,没有温馨,在“新家”虽有温饱,却仍缺温馨,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为之,是现在你面前。随着拍摄的范围逐步扩大,我开始进入他们的各种形式的“新家”,有的住在工地的工棚,也有租住简陋的旧民房,临时帐篷,或新建的不具备生活条件楼房里,包括改造区待拆的危房也是他们的临时住所。

▲ 017.06.16北京延庆钻井工人的午休

▲ 2015.10.14日摄于南宁大学路,下班后冲凉的工人。

▲ 2015.6.15日摄于南宁苏圩,班后娱乐

▲ 2016.10.26摄于北京八达岭修建索道的工人

▲ 2015.9.7日摄于南宁大学路,农民工在开班后总结会

    我以镜头记录下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把拍摄的作品展示出来,能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他们,为唤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与关心尽自己的一点儿力量。

    在我面对他们时,心中只有尊重和同情,他们伟大的那么无奈。这种状态的存在是他们追梦的过程,而他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用勤劳的双手不懈的努力在这条含辛茹苦的路上去实现小康梦。

 

▲ 2013.10.14日摄于南宁,农民工在工棚外商店前看电视

▲ 2015.10.17日摄于南宁,来自贵州的农民工全家用电话与女方商议婚事。

▲ 2015.12.31日摄于北京延庆,元旦有的夜农民工用手机给家人拜年有的在看晚会。

▲ 2014年1月18日,云南富民县麦地冲村的苗族婚礼

▲ 2013.11.16日摄于南宁新城工地上的钢筋工。

▲ 2014.2.26摄于南宁新城工棚里夫妻俩一起洗脚。

▲ 2015.10.14摄于南宁新城在吸用矿泉水瓶做的烟袋

▲ 2015.10.21日摄于南宁,工棚内拔罐自疗的农民工。

▲ 2017.3.3  北京八达岭 卸灰工人

作者简介


    李春龙 1964年出生,从事摄影工作多年,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金融摄影协会会员,北京摄影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作品曾发表于多家摄影专业媒体,参加过众多摄影类展览并屡获殊荣。

     2017年12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和研究生院共同主办了李春龙《农民工兄弟》摄影展并召开专题研讨会。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李春龙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