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佳作首页 | 人像写真 | 人体摄影 | 风光旅游 | 民俗节庆 | 新闻纪实 | 样片实拍 | 秀展摄影 | 生态飞羽 | 个人影展 | 专题影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佳作赏析 >> 个人影展 >> 正文

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宋金钟作品赏析——《56个民族》

[2019-04-11]      责任编辑:原创    点击量:

    从2013年开始,我选择了一个摄影专题——拍摄中国56个民族影像。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自费走遍中国,完成了56个民族影像的拍摄任务。
    拍摄民族影像,就要不辞辛苦,深入到这个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可以拍摄到这个民族的原生态影像。为了拍摄独龙族,我从云南省丽江到六库、从六库到贡山、再从贡山到丙中洛,连续几天乘坐长途客车,沿着崎岖不平的怒江峡谷,一路颠簸来到滇西北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小茶腊村拍摄。拍摄门巴族,我在西藏高原经历了8天的高原反应,长途跋涉辗转来到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边境县城——墨脱县,最终在该县墨脱乡墨脱村完成拍摄任务。

▲01《阿昌族户撒刀》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白族霸王鞭舞》2009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保安族合影》2014年摄于甘肃

▲04《布朗族采茶》2013年摄于云南著名普洱茶产地

    拍摄民族合影时,选择这个民族的特色环境作为背景,可以让人们对影像中的民族一目了然。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地,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于是,在拍摄赫哲族合影时,我就选择江边、渔船作为背景;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的是毛毡帐篷。所以,在拍摄裕固族合影时,我就选择呼赛汗塔拉草原、毛毡帐篷作为背景,这样拍摄出来的民族合影别具一格。

▲05《布依族傩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6《朝鲜族荡秋千》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7《达斡尔族服饰》2014年被列入中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个民族的服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五颜六色,美不胜收。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景颇族崇尚黑色,男女服饰、包头都习惯用黑色。鱼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标志。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银饰以大以重以多为美,工艺精湛,堪称世界一流。裕固族服饰文化的一大特点是“衣领高、帽有缨”,民间流传着“水的头是泉源,衣服的头是领子”“帽无缨子不好看,衣无领子不能穿”的民歌。
    拍摄民族节庆活动,可以挖掘出这个民族场面宏大、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拉萨、山南、日喀则农区。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2015年8月26日,我来到西藏山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上午10时左右,当阳光洒满金黄色的麦田时,望果节仪式拉开了帷幕。浩浩荡荡的转田队伍十分壮观,足足有1公里长,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随着转田队伍行进,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藏民代表组成的仪仗队,喇嘛吹起的阵阵法号响彻云霄,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举着神圣高大的佛像和色彩鲜艳的幡杆,抬着圆圆的香炉里桑烟缭绕袅袅升腾。仪仗队后面是穿着绚丽多彩藏族服饰的各家各户代表,姑娘们背着木刻版经书、手持青稞穗,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成。转田队伍绕着即将收割的青稞和小麦地里行进,像一条彩色的巨龙在金黄色的田野里飞舞,整个山村笼罩在一片喜庆丰收的气氛中。

▲08《傣族葫芦丝》2016年摄于云南

7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宋金钟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