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走进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湘西花垣摄影创作年会考察记事

[2014-07-09]      责任编辑:ansel   

走进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
----湖南湘西花垣摄影创作颁奖年会考察记事
记者 郭万章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关于苗族先民的记载。早听闻 “百里苗乡”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系湘黔渝三省(市)接壤处的湖南西部边陲,自古以来有西南门户之称,境内层峦叠翠,溪流纵横,风光迷人,优雅宁静,是足以让人忘却世俗纷扰的世外桃源。盼望有一个让心灵放松、让人悠然而神往且能探幽寻梦的机会。公元二千零一十四年的四月,应湖南湘西花垣县邀请,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一行6人到花垣进行2014年度创作颁奖年会举办地进行摄影考察、调研踩线。几天时间,湘西丰富的风土民情和自然风光,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喜欢上了那个余韵悠长的地方。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到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在地吉首,湖南长沙的邹复强副秘书长驾车赶往吉首接站后赶往花垣,放下行装就与早已等候的花垣县雷春梅副县长等领导商议协会创作颁奖年会事宜。对花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开发颇有研究的雷县长介绍了花垣丰富的旅游资源、迷人的苗族风情和花垣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目标。花垣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旅游局对旅游的创新营销方式、新的旅游开发思路,包括旅游和摄影的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动经济旅游的发展等理念,使我这个当了多年基层旅游局长、酷爱旅游事业且有着很深感情的“老旅游”“摄影人”深受启发。就连酷爱书法艺术的协会张主席也挥毫泼墨抒发知遇之情,且将新出版的“画册”相赠。旅游局石天局长向大家介绍了全县旅游发展概况、花垣独特的苗寨开发保护传承措施及接待条件,又同龙波镇长、协会新国主席、邹复强、石蕊副秘书长等研究了协会的颁奖创作年会及接待、安全等工作。


    到花垣不可不到边城一逛。次日,主人特意安排旅游局巫局长、边城陈总等陪同,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采风。边城茶峒地处花垣县西北边境,距县城25公里,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西的四大名镇之一。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以20世纪30年代的边城茶峒为背景,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用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了他的代表作《边城》,从此边城驰名中外。

边城古镇 郝新国 摄

    每一个地方都有它难以忘怀的过去,我们试图以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为导游图,寻觅到边城过去的踪迹。走进古镇弯弯曲曲的小巷,印象最深的还是独特的建筑,街两边是历经岁月的民居,房屋除房顶外,四壁几乎全是木头,老店铺的门窗柜台已呈深茶色,一排排古老的店铺隐隐可见古镇当年的热闹繁华和历史。流水环绕的古镇,没有太多刻意雕刻的痕迹,也还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哗。沿河边步行观光小路前行,历经沧桑的吊脚楼呈现在面前,独特的吊脚楼门开在半空,人们进出家门靠活动扶梯,这可能是边城吊脚楼的又一特色吧。一路行走,一路体会,从边城古镇穿梭在古街小巷,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透露出小镇的丰厚历史沉淀。路边挑担子,背孩子,背箩筐行走的人们透露出善良安逸的民风。一边拍照,一边踏着青石步道,寻觅着《边城》中的踪影,回味小说中美丽动人的故事。虽然城垣、白塔难见,但古风依存。《边城》中描写的渡口还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还在,当年爷爷和外孙女住的小屋也依然存在,只是换成了砖瓦屋。河对岸是隶属重庆地界,虽然两地之间修起了大桥,但更多的人们还是选择了这个古老的交通工具,所以渡船的人们川流不息。渡口边的破旧崖壁上隐约可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二字。加上修建的与自然环境相匹配翠翠岛,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等,给边城古镇平添了无尽风采。

花垣风光 郭万章 摄

    协会名誉主席王本志将军听说我们一行到达边城,专门电话提醒:到花垣不到边城,不算到过花垣,到边城不到“一脚踏三省”的饭店吃饭,不算到过边城。恰好午餐安排在边城古镇,让我等细细品味领略古镇的人情风貌。


  下午到排碧乡十八洞村采风。这是一个苗族村落,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故名为十八洞村。全村近千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2013年岁末,十八洞村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尊贵的客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华社一则消息,这个普通苗寨一夜闻名,引起社会关注。行车至十八洞村委会,拉上村干部继续前行。过村委会,顺一道盘山环绕的连错车都困难的水泥路蜿蜒而行,道路两旁苍劲葱郁的古树枝叶茂盛,密密麻麻的树叶遮蔽着道路,仿佛走在幽静的森林公园里。在村干部陪同下,我们信步走进习总书记与村民们促膝座谈的苗家。淳朴的苗族大叔大妈又迎来了几位“主席”,以同样的方式欢迎我们。大妈热情地搬出坐椅让我们坐下。穿行于十八洞村错落有致的街巷之中,发现这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苗寨,保留着大量的木头房屋和原生态古迹。一些苗族姑娘身着优秀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苗族服饰和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的银饰,热情地招待着客人。不加修饰地苗族原生态文化构成了苗寨的古朴秀丽。


    下午的太阳漫洒在起伏的山峦上,我们驱车行进在云雾环绕的山间,湘西山中的一个个苗寨显得那样宁静、古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天地之间铸造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所以不得不让司机一次次停车拍照。走走停停,拍拍摄摄,到达有“悬崖上的苗寨,云雾中的金龙”之称的排料乡金龙村。这里同样是原始风情浓郁的苗寨,三面环山,一面面临悬涯峭壁,寨子中央是个大操坪。站在村后的小山上遥望,重重叠叠、别具一格的房屋顺山势而建,房屋周围有翠竹点缀,苗寨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置身其中,那里是一个似乎远离现代文明的世界,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世界,人们过着悠闲、安逸的生活。顺羊肠小道,沿通往景区栈道到金龙大峡谷一看,可惜天公不作美,远处大雾迷漫,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啊。不过,它的险峻,它的妩媚,已经在心里打下印记。

石头寨(湘西花垣捫岱村)邹复强  摄

    新的一天到来。雅酉镇龙波镇长希望我们到雅酉镇的捫岱村看看。其实,在这之前,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已和雅酉镇的苗寨有了很深的联系和渊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还是一名摄影记者,现任中国艺术摄协副秘书长的邹复强来雅酉镇采风,这里淳朴的风情、优美的风光在他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24年后,当他翻看往日的摄影作品时,扪岱村的美好回忆召唤他再次到来。重返扪岱村,他惊呆了,伴随着古老、传统、淳朴、热情一同没有改变的,是贫穷和落后。为此,他想到了利用摄影形式和摄影人的爱心为苗寨人做点事情。于是,又有了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湖南会员寒冬送暖献大爱活动。


    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扪岱村村民用树枝和稻草搭起了临时寨门,身着盛装用最淳朴的拦门酒,对歌,大鼓舞,耍狮子等方式欢迎客人,表达感激之情。他们脸上由衷的喜悦和开心的笑容传递着一种幸福感,暖暖的温情在小小的苗寨里流淌。

    也正是通过与摄影家们的接触之后,雅酉镇才猛地意识到扪岱村一带的石头苗寨和苗族文化对外界来说,是一个不可多见的风景。雅酉镇龙波镇长说:“雅酉是州内苗族特色最明显的乡镇,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很好。我们对以石头村生态,民俗资源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开发项目充满信心。也希望摄影家利用摄影形式进行宣传”。 看来,进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或许是雅酉发展的好路子。

    进入民风淳朴的捫岱村,漫步在一个几乎都是用石头垒砌起来的历经沧桑的房屋簇拥着的古老苗寨,行走在诚挚好客、勤劳聪颖的苗族人生活的地方,品尝着苗家人自己酿造的包谷烧酒,内心惬意的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是啊,摄影也是生产力嘛,纵观中国的旅游景区,河南的云台山,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等数不胜数的景区不都是靠摄影宣传出去的。尽管旅游精品目的地形象品牌的集中体现应该是“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先进的旅游设施和一流的旅游服务”,但有效的宣传营销造势,也是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策略。我们有何不能让摄影成为桥梁,让摄影成为纽带,让摄影成为智囊,让摄影成为窗口呢!为什么不能用摄影形式和协会的资源,共同携手为花垣、为雅酉的旅游、经济发展提速助力,尽微薄之力呢!

小店   张春贵 摄

    在如今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年代,工作压力,浮躁的心情,物欲横流困扰,人的身心受了严重的压抑。每天人们在林立的水泥之间穿梭,邻里间的亲情丢了,原始朴实的生活没了。当岁月的年轮碾碎了古老的记忆,地球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就开始寻找向往一种回归大自然的那种清静、舒畅的生活空间,让一切释怀。而湖南湘西的花垣让我们能够满足这样的愿望。在这个还没有被商业化的利益熏心所影响的地方,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最淳朴的湘西风情。流连在条条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印痕的苗寨古巷,欣赏着一幢幢古色古香苗寨人与自然和谐的吊脚楼建筑,体味着独特的苗族历史文化和银色头饰,漫步在大美湘西花垣独特的边城小镇……一幅幅湘西苗族的风情画卷向世人示意:“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识”。 这便是我们要找的理想的梦中天堂。

    去湖南湘西花垣,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我们可以在古镇边城沉醉,我们可以在大龙洞瀑布,小龙洞瀑布,古苗河风景区,黄瓜寨等山水中忘情,我们可以在古朴神秘的“百里苗乡”探秘,这些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何况还有苗家回味无穷的美食,还有那穿行于身旁的苗家姑娘……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