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朱德华:人像拍摄源自人性的矛盾

[2010-12-05]      责任编辑:ansel   


    第一次见到朱德华是在2010年北岛主持的一次诗歌活动的闭幕朗诵会上。朱德华在朗诵会开始前便早早到了演讲厅,站在观众席中静静地看着台上的姚公白抚琴调音,远远望去,很有文人墨客的气质。北岛上前引荐道:“这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家,他给很多文人、艺术家拍过肖像。”

  北岛离开后朱德华悄悄告诉记者:“他(北岛)并不喜欢我拍的那张照片呢,哈哈。”一个让拍摄对象不满意却仍然被对方力荐的摄影师究竟会拍出怎样的作品呢?

  罗兰·巴特在《明室》里提到:“面对镜头,我同时是:我自以为我是的那个人,我希望人家以为我是的那个人,摄影师以为我是的那个人,摄影师要用以展示其艺术才能的那个人。”同样的问题问及朱德华,他想想后答道:“在拍摄过程中,其实四种情况都不断交替发生。都是源自人性的矛盾……从摄影师角度, 我认为我的拍摄属于后两者。”

指挥叶詠诗

诗人也斯

 

  ◎ 对话

  早报:你如何挑选拍摄场景,我注意到有一些选在艺术家熟悉的工作环境中或者选他们熟悉的工具(琴、舞蹈诗等)作为道具。有一些则像影楼拍纯人像的拍法。

  朱:有时拍摄前我会去探访我要拍摄的对象,多点了解他的作品和性格,从中设计构思怎样去拍摄。如感觉他的工作室适合,我会选择在他的工作室拍摄,他会比较轻松一点。有些人物性格比较突出,在影楼没有背影和道具下拍,较为纯粹地表现他的性格表情。

  早报:你的作品中构图极其简单、纯净。这是你的美学洁癖么?

  朱:很多年前台湾摄影家阮义忠也讲述我的人像作品有美学上的洁癖,我喜欢minimalism(极简主义),我觉得好的作品应该从最基本开始。
 

  早报:在拍摄中,哪些名人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朱:很多被我拍摄的人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像王家卫永远不会脱下眼镜,我尝试极力游说,但最后都是斗不过他。墨镜是他的logo,他不会因你而改变,我也没办法。而且,除了执意戴墨镜,他还喜欢不停地在我的影室里跑来跑去,我根本无法对焦和构图,整个拍摄过程像跟他捉迷藏。

  谭盾最麻烦,约了拍摄,当天他竟然忘记了。等了他半天,他出现的时候还有十分钟便要彩排,我被迫要在这十分钟内拍完,起初他不喜欢我的 idea,拍不下去,只有改,改后他仍不太满意!我唯有叫我的助手做一次,拍一张宝丽莱给他过目。幸好最后他同意了,真正的拍摄只用了五分钟时间,这十分钟的压力真的很大。但谭盾的portrait却成为我其中一张人像代表作。

作曲家谭盾

导演许鞍华


  早报:你拍摄的这些名人,他们大多数已经长时间生活在聚光灯下被大众熟知。对于那些家喻户晓的面孔,你如何挑战这种公众的既定印象进行再次诠释?

  朱:我尽量保持我个人对他们的看法,尽量不理会他们的公众形象,不然作品便没有艺术价值,只流于一般的商业人像。像我拍摄成龙时候,我心理上不把他当作一位大明星来看待,我只把他当作一个“打功夫的人”而且避免动作及成龙式的表情,这样他看起来便不太像平常的成龙,观众便有了新的角度去看他。

2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