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教室首页 | 摄影基础 | 摄影技巧 | 用机心得 | 数码后期 | 镜外随笔 | 中文手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教室 >> 镜外随笔 >> 正文

心理分析大师眼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2006-06-06]      责任编辑:ansel   

 

  据媒体报道,2005年4月5日,一位摄影师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内拍摄了达·芬奇(1452-1519)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6日,《蒙娜丽莎》将在修葺一新的万国大厅(Salledes Etats)重新向公众开放。为了这次 

  翻修,卢浮宫花了4年的时间,耗资610万美元。《蒙娜丽莎》何以能独享此殊荣呢? 

  近五百年来,“蒙娜丽莎”,这个编号为779的卢浮宫镇山之宝,是人类艺术品中名声最响亮的杰作,每年吸引了五百五十万游客的造访。“任何一个想起列奥纳多油画的人都会想到一个独特的、令人沉醉而又神秘的微笑,他将这一微笑魔术般地附在了他画中的女性形象的嘴唇上。这个微笑停留在了那既长又弯的嘴唇上,成了作者的艺术特征,并被特别命名为‘列奥纳多式’(leonardesk)的。”它微妙地捉弄着人类的智性,令其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悬谜:她到底是谁?向谁微笑?为何如此微笑?在她光芒四射的微笑里,究竟隐含着怎样的人类学深意? 

  蒙娜丽莎的出现,引发了作为私生子达·芬奇对生母的痛切记忆,他向那位生母的化身倾诉了自己的孤独身世。这次倾诉导致了一场长达四年乃至更久的爱慕:画家狂热地迷恋自己的模特儿,并在她的肖像上涂满了隐秘的激情。但只有弗洛伊德发现了达·芬奇的这个秘密,并用“恋母情结”(dipuskomplex,又译作:俄狄浦斯情结)解码了“微笑”的语义。弗洛伊德宣称,这幅杰作表露出画家对母爱的渴望。画家毕生都在寻找母亲的替身,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伟大女性,是因为她就是人类母亲的最高形象。解码达·芬奇秘密的这部著作便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弗洛伊德于1910年撰写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个对童年的记忆》(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des Leonardo Da Vinci,以下简称《一个对童年的记忆》),这是一部将精神分析学理论用于历史人物研究的先驱之作。 

  一 

  20世纪初,西方史学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研究历史名人的“恋母情结”——即幼儿在3-5岁间以双亲中的异性作为自己性爱的对象,视同性中的一方为情敌的情结,是一种对传记主人公进行精神探索的新方法,弗洛伊德的这部《一个对童年的记忆》就是一例。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是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关键所在,历史人物的创造性活动很可能源自童年早期的性;艺术家的创作是性欲的一种宣泄形式,艺术和科学活动是性欲升华的两种方式。 

  在这部著作出版之前,围绕着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身世和创作之谜,人们做出了种种推测和解释。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达·芬奇虽然以绘画大师闻名世界,但他却未真正完成过一件作品,并且从未对自己的创作表示过满意。他是艺术大师,却又研究飞鸟,设计出许多机械装置。除了著有重要的《绘画论》外,并留下有大量的草图速写,以及有关自然科学、工程的手稿。在他的笔下,描绘出了无数的美丽女性,但他却终身独自一人,甚至没有谁知道他曾经有过什么风流韵事。诸如此类的相互矛盾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几个世纪以来的欧洲学者。弗洛伊德尝试以达·芬奇童年时期的性经历作为切入点,来解释上述的悖论。 

  达·芬奇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还躺在摇篮里时,一只秃鹫向我飞来,它用它的尾巴打开了我的嘴巴,并多次用它的尾巴撞击我的嘴唇。”弗洛伊德由此出发,以童年的记忆是当时的记忆和以后成长经历中的各种想象的混合体这一观点为前提,指出“秃鹫的尾巴”事实上象征了母亲的哺乳与亲吻,这些动作由于激起了幼儿的口唇快感而具有了性的含义,并因此刺激了儿子对母亲强烈的依恋和性早熟。何以秃鹫象征着母亲呢?因为在神话中,秃鹫只有雌性,并且由风而受孕,进而生育。由于这样的一个神话后来被天主教用来解释圣母受孕,生活在天主教大行其道的意大利的达·芬奇对此理应有所了解。因此他无意之中把自己比喻成了秃鹫之子。因是私生子,小达·芬奇在5岁前是有母无父的,母亲将全部的爱倾注在他身上的结果是使其性探索的冲动更为强烈。这种冲动在无法释放而又不愿受压抑的情况下升化为一种普遍的求知欲,并演化为成年达·芬奇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在对达·芬奇所收的爱徒全是漂亮的男孩子这一事实的解释上,弗洛伊德认为,在达·芬奇对母亲的爱受到压抑之后,他便潜意识地认同于自己的母亲,以至于站在母亲的立场上来选择自己爱的对象。 

  很显然,弗洛伊德在这里将达·芬奇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科学的探索之间的矛盾,追溯到他童年时代的重要经历,分析与探讨儿童早期的性欲、同性恋、自恋倾向与被压抑的愿望,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流露与表现,并由此进一步解释其成年后的行为,如作画风格及何以具有广泛而浓厚的科学研究兴趣等等。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建树上来讲,他在此对幼儿心理所进行的更深层次的分析,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幼儿“自恋期”的心理活动规律。总之,在弗洛伊德看来,隐藏的“恋母情结”是存在于达·芬奇身上一切疑问的最终答案。 

2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李雪涛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