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导游首页 | 江浙沪 | 京津冀 | 鲁晋蒙 | 辽吉黑 | 皖豫鄂 | 闽赣湘 | 云贵川 | 陕甘宁 | 新藏青 | 粤桂琼 | 港澳台 | 周游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导游 >> 四川贵州云南 >> 正文

革家的著名村寨——枫香寨

[2005-11-28]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走过三朝桥,穿过重安江半山腰一片片茂密的竹林,一眼便看到了革家的著名村寨-枫香寨。

    寨前的清水河上,一溜溜古老的水车吱呀吱呀悠悠地转着,这是革家田地最好的灌溉水源。顺着山往上走,一簇簇楠竹林中冒出一缕缕淡淡炊烟,碧绿的竹叶下,鳞次栉比的农舍时隐时现了。还没进村庄,山间小道上走来了六七个姑娘媳妇,她们头上都戴着满是红穗儿的圆帽,圆帽中心插着一根银簪子,像极了射日的弓箭。于是我们知道,这就是革家的女人了。她们轻巧地挑着金灿灿的谷子,迈着优美的步子进村去了。我们便尾随而行。

 

 



    据史料记载,在川黔一带,生存繁衍着一个自称为"戈摩"人的群体,见诸史料者多为"人革兜"族。他们没有文字, 因为革家的独特或其他原因,目前国家尚未定其民族属别,外界习惯上称之为"革家"。

    革家人来自东方革家人向来就坚定地说自己的祖先是从江西或南京来的。从他们现居住的黔东南位于全国版图上的方位上来看,江西也好,南京(进)也好,都位于贵州的东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作为水稻民族,对太阳的崇拜古已有之;如果,家先祖果真与上古时期的后羿有着渊源关系,后羿射日之处就是在东边的扶桑之地,而家武丁射日的祖先传说中也有扶桑树一说。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横放、首朝东之民俗。

    革家人的阴阳组织体系家人的每一个按祖鼓划分的家族都通行阴阳组织领导体系。这种组织分别按阴系和阳系建立,是家族内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代表是阴、阳族长。管祭祀、为人祈祷的称阴族长,管社会分工、家庭派丁的称阳族长。阴族长用蛋卜方式选定;阳族长民主推举产生。

    阴、阳两系组织有分工,也有合作。涉及家族重大事务,如举行大祭祖,与外族发生战争、重大制度的建立与改革、重大婚丧事故等,通过阴、阳两系组织"修龙"(相当于联席议事会),共同协商解决。

    实际上,"修龙"是阴、阳两系组织的结合体,是家家族组织的最高的议事机构。在阴、阳两系组织下面,还建有"查计、查甲"。所谓"查计、查甲",即每个家族的始祖有5个支系,每个支系就是一房,每房又有五个小房。整个家族成员,按其血缘关系,在"查计、查甲"内生活。死去的人,也同样按"查计、查甲"回归祖宗。古代,族只有阴系组织,"查计、查甲"是它的基层组织细胞。因此,阴系组织是族一种很古老的家族组织形式,它可能是族古代氏族制的产物,现在保存的则仅仅是它的残迹。

    每个族系都有一班子人,分工细致。看风水、记族谱历史、吹芦笙的都各负其责并有专职称呼。如吹芦笙的称大学匠、二学匠、三学匠,大学匠相当于教授职称,很受人尊重。

    铠甲式的女儿服饰是一部奇异的史书枫香寨是革家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全寨近400户人家,都靠种地为生。她们头上戴着红缨帽,帽顶的正中央插着一根方锥形银簪,直指向天。身上是红、白、蓝三色相间且带着各种图案的蜡染衣,腿上是红色的绣花绑腿,颈挂银项圈,腰系百褶裙,围裙外还系着围腰。这跟一些少数民族多有不同。一般的少数民族,平常穿衣服比较朴素,只有在节日里才穿上五彩缤纷的盛装秀上一次,而革家人,尤其是革家的女人,就是在干农活的时候也是这一身红彤彤的,永远像等待出嫁的准新娘。

    革家女人的红装可不是新娘装,她们在衣服外还要套一件马鞍款式的夹心两层肩披,如同古代的铠甲。革家姑娘们这身打扮,是从古代武将的着装演变过来的,尤其是头上的红缨帽,绝对是武将的头盔演变而成。乍一看去,英姿飒爽,细细端详,则精致玲珑。已婚妇女不戴红缨帽,而是代之以绣工精美的头帕,再扎上一根红边绣带。她们多头挽发髻,发髻外套自织的青纱网套,平时衣着以青色为主,节日时穿的盛装才与未婚少女无别。

 

    革家女人头上的红缨帽源于一个传说:传说革家人的祖先是一个武艺高强能攻善战的将军,因战功卓著,皇帝以红缨帽嘉奖。为了使子孙继承传统和记住他的荣耀,就把红缨帽传给了女儿,从此世代相传。阴族长告诉我们说,革家女人这从头到脚的服饰,都记满了革家人的历史。姑娘的红穗帽是太阳帽,银簪是箭,银圈是弓,妇女后脑勺上网的髻,里面包着的一个圆球是太阳,弯弓是月亮。身上的贯首衣是铠甲,裙子、绑带和腰带上的图案则描绘了先祖征战时曾带过9999个兵打仗的历史。

    白弓箭与香樟祖鼓,和后羿的关系似有若无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弯弓射箭的痕迹太多,革家人始终自称是后羿的后裔,自古以来都在自家的神台上摆放着弓箭,并以此祭祀祖先和缅怀祖先的功绩。

    在革家,除了罗姓没有神龛(用革家话说,没有祭弓箭的神龛就是没有香火)以外,其余廖姓、杨姓、王姓、高姓家家堂屋里都有神龛。所谓神龛,就是在堂屋里面对大门的正前壁上安一个祖先台位,上面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或字奉。神龛右一角挂着一副用竹条做成的小巧玲珑的红白弓箭。罗姓的家庭虽然没有神龛,但在光光的神龛方位上同样也挂着用竹条做成的小弓箭。代表香火的这些弓箭是不能随便挂上堂屋正壁的,必须在大年初一接龙时,做了祭祀后才能将"香火"迎进门挂上墙。

     如果说革家人真是后羿的后代,很多的习俗又与此无关,就像被他们视为革家灵魂的哈戎祖鼓。祖鼓与弓箭南辕北辙,是用一棵完整的香樟木树根做成,掏空树心,按尺寸做成鼓身。革家人认为祖祖辈辈的灵魂都住在这木鼓里,所以把祖鼓视为革家部落的命根子。在革家,祭祖就是祭祖鼓。

    在黄平县的旺望村,有非常特别的关鼓仪式。鼓内装了一两二"碎银"、蜡花、5钱谷穗、5钱麦穗、5粒玉米,还有五色线和一本年终末日为三十的历书及廖姓父子连名的家谱等等。这天正是他们心目中的黄道吉日,由族长选了一头本地的黄牛。这条用来祭祀的黄牛要求很高,要壮实,皮要有弹性,无病,无杂毛。做了祭祀之后,便把黄牛杀了,剥下皮制成革,把木鼓两头蒙上。这样,一个祖鼓便算做成了。祖鼓很有讲究,鼓的两头都有固定的神位。面朝东方向太阳的一面被视为祖公,另一面,则视为祖婆。不可乱置。

    祖鼓的数量设置,一般是一个村寨的一姓做一个,也有大祭之时,几个乡或村的同一姓氏到这个姓氏最大的村寨去同祭一个祖鼓。做成的祖鼓要悬挂在堂屋进门左边壁上事先凿好的鼓洞中,并作为祖先的牌位。置放祖鼓的人家,每天两顿进行祭礼,每餐要两碗米饭、菜和两碗米酒。一年四季365天从不间断。每一氏族的人们,都得敬奉,态度虔诚,不得触犯。有违者,必须强拉过鼓,即从鼓下走过,以示惩罚。有严重违犯者,还会被开除鼓籍,即不许再姓这个姓,或不许再生活在这个寨子里。祭祖鼓有专门的公田,祭祀时妇女不参加,由部分男人扮妇女。

    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太阳崇拜革家有一大特点,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从头到脚,其习俗都与射太阳或崇拜太阳有关。革家人生头胎孩子,不论是男是女,都要开坛喝揭坛酒,人革语称"摆解轰"。内容就是进屋的客人与主人家的家长一起唱古歌,唱完后再用竹筒喝揭坛酒。古歌的内容就是起源歌。其中唱的主要是武丁射日、祖先打虎和从江西朱氏巷迁来等。这种新生儿的唱古庆贺仪式如同西方国家的新生儿洗礼仪式一般隆重和庄严。

    在举行"摆解轰"中,首先是赶来庆贺的娘家亲戚朋友将鸡、肉和衣物、背带,当面送给婆家亲家,并同庆贺,唱一些吉利的歌。还要在进门前表演"四马送子"等习俗,即用稻草扎的4匹马(两公两母),由妇女们骑着吹着哨儿嬉闹。其表演的动作很原始,也很"野"。当每一位客人都喝了酒之后,主家和客人便摆开了阵势,芦笙起鸣,宾主们且歌且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乐此不疲。

    生日如此隆重,丧日也格外特别。在革家,凡是上了12岁的男人因故死亡,在落棺之前,如果生前没有掉牙的人,都必须敲掉一颗或两颗牙才能安葬,入土为安。传说这与老祖先有关。说是老祖先曾射杀过害人的长着很长很长獠牙的怪兽。所以革家人去世后,如果没有掉牙的,一定要拔一颗牙,怕自己的亲人死后变成那害人的獠牙怪兽出来害人。这段传说,倒是与史书上后羿诛"凿齿"(一种长着很长獠牙的怪兽)相似。除此之外,革家人讲究人死后尸体一定要横着放,尸首朝着东方,脚朝西。在老人去世时,还要牵一条狗或四五条狗来到灵堂,先将牵狗的绳子置在死者的手上,以示送猎狗陪他归宗,老人可以在阴间带着猎狗与祖先们一道去打虎。然后,再把狗杀死煮熟,将好狗肉和狗肝肚肺敬奉在灵堂前送老人上路。在送葬的途中,还必须在路边砍一根与人一般高的竹子,带到墓地,称"归宗竹"。

    丧俗中最为奇特的地方,就是在入棺者胸前盖上一块图案为"亚"字的刺绣方巾,革家人称之为"归宗图"。归宗图是革家认祖归宗的象征,是民族的符号。革家人认为只有盖上这个符号,才算是革家人,死后才能不变成孤魂野鬼,可以归宗;其次,盖上归宗图,又是挡箭牌,以防死者在归途中"受害"。有专家说,这归宗图的图案与甲骨文中的太阳符号非常相近,很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踩脚尖擂背求婚不打不相爱枫香寨是革家的大寨,能看到革家全部的生活场景,包括青年人独特的求爱方式。革家也跳与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同名的"芦笙舞",但不同的是他们的舞蹈动作多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古人劳作的姿态,如"猿猴舞"、"姑娘捉蚂蚱舞"、"捕鱼捞虾舞"等等。

    正月初二这天,革家人老老少少都会赶到芦笙坪观看一年一度最热闹的芦笙歌舞。这一天,也是革家青年男女社交的理想时间。青年们会有意识地积极参加。在他们中间,虽然都是革家人,但村与村有一段距离,寨与寨之间平时也没有时间往来,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有社交的机会。到了婚配年龄的男女青年,更是看重这个节日,通过社交活动,可以认识新的朋友,了解对方的性格和人品、特长,为谈恋爱打好基础。

    如果说正月初二的芦笙歌舞是革家青年男女社交的好机会,那么紧跟着来的二月初二的芦笙会,就是姑娘小伙们探问对方心事的自己的节日了。这个芦笙会又叫"踩亲会"。在跳芦笙舞时,男女成双成对地舞蹈。这天姑娘还会带上一个漂亮的小篮子,篮子里面装有糯米粑。姑娘若看中了哪个小伙子或是对哪个小伙子有意,便会跟在他的芦笙后翩翩歌舞,在别人不留意时悄悄用手拍拍或点点男肩,以示爱意。若男孩有意,便会假装有意无意地踩中意姑娘的鞋尖儿,姑娘如果不愿意,则把脚躲开,如相悦,则会用拳头轻轻捶打小伙子的肩头,那便一拍即合了。

    探问结束,一对对一双双便带着芦笙溜进竹林里对歌传情。当他们的恋爱关系正式定下来,男方家会很快派人挑着一升米、一只鸡到女方家去提亲,待婚事确定后,姑娘便在出嫁的头天午时开始哭嫁,直到第二日新郎家派人来接亲,接亲的还必须挑着一床棉被到姑娘亲戚家叫寨。传说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古时先祖很难娶到亲,每次娶亲要去很远的地方,还得背着被子走,到了姑娘家还不一定能把姑娘娶回家。后来才决定族内开亲,但革家人少,所以只要是不同姓,不论辈分,只要年龄相当,就可以成亲。这种婚俗流传至今。

旅游提示

交通

    从贵阳乘火车到凯里197公里,车费16元、软座车24元;凯里至重安镇50公里,道路全为柏油路面,长途车费12元;也可从贵阳乘长途客车(不经凯里)从甘巴哨分路直达重安镇,沙石路面,较平坦,车程约200公里,车费40元左右;由重安镇至重兴乡10公里,赶场天有公共汽车直达,从镇上朝南走约2公里(或坐摩托车3元)即到三朝桥。从重安镇至黄平县城约21公里。就在三朝桥的桥头,即可等到过路的班车。平时可在重安镇租车,车费5元左右。重兴乡至枫香寨约7公里,无班车,可在重安镇租中巴车或三轮车前往,价面议。若步行,时间约一个半小时。

食宿

   
重安江旅游度假村,双人房80元/间,苗族酸汤鱼风味餐25元/人。

    交流提示: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到了枫香寨,要听从当地人安排。

摄影提示

    碾房 重安镇上有一个独特的景点是碾房,位于镇东边的河中央。碾房低矮破旧,乡土味很浓。曾有人以此为题材,发表过摄影作品并获奖。据说,这碾房不是用来碾米,而是用来碾香的。公路边就是摄影点,但应以最上边的那条路为最佳。

    三朝桥 重安镇南边的江面上,近距离地并列着三座桥。由于它们分别建于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有"三朝桥"之美称。西边的铁索桥建于1873年,中间的钢结构桥始建于1938年抗日初期,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亲赴实地视察选址,建桥的钢材从法国购进,空运抵越南河内,再用小火车运达云南昆明转至重安。翌年建成通车。另外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曲拱桥1995年才竣工通车。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