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导游首页 | 江浙沪 | 京津冀 | 鲁晋蒙 | 辽吉黑 | 皖豫鄂 | 闽赣湘 | 云贵川 | 陕甘宁 | 新藏青 | 粤桂琼 | 港澳台 | 周游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导游 >> 浙江江苏上海 >> 正文

中国十大水乡之六:曾经最富庶的古镇——南浔

[2009-01-27]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而“民国奇人”张静江的故居(市文保单位)就坐落在街北,更令人流连的要数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女眷家仆而建的百间楼(市文保单位)。百间楼沿河而建,即充分利用空间,又富于想象,显得很有层次,她与不远处的洪济(市文保单位)、通津(市文保单位)二桥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景。

    张静江故居位于南浔镇东大街108号,系其父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1898)年而建。
  张静江,又名人杰,佛号饮光,别号卧禅。1877年9月19日生于南浔。年青时,其父以银10万两为捐二品侯补道衔。1902年被推荐为一级参赞,随法国公使出圈,赴欧途中结识孙中山,向孙中山提供白银三万两作为反清革命活动经费。孙中山与他初遇时即称他为奇人,后称他为革命圣人,曾题“丹心侠骨”相赠。“二次革命”失败后,张静江又前往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建国民党。他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1938年他先避汉口,后穿香港到美国,寓居纽约,1950年7月3日病逝。
  1994年,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博物馆”的支持下,共同合作开放了这一故居,现陈列展出的各类资料均由南京“中国第二历史博物馆”所提供。
  故居建筑为典型的江南宏门豪宅风格。一进大厅是正厅。也称“尊德堂”。是张家用来接待客人用的。“尊德堂”三字为通州张春所题写,中堂之画系诸公晨的手指佳作。两侧是孙中心题写的一付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险霜寒四十州”,抱柱联为翁同和(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这是边厅,它的结构为双层结构,冬暖夏凉,是张家用来接待一般客人用人,这几幅书法是张静江题,其中这幅“铁肩担道义,棘手做文章”是送给陈立夫的(此字幅套现在陈立夫台北的私人客厅里)。大厅总面积达624.8平方米。
  二厅、三厅里陈列着张静江的生平事迹的各种照片、书礼,任命状等文物,及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于右任、陈布雷、蒋介石等名人手札的影印件及往来信件。
  其中这中间的一排有孙中山写给张静江为国民党本部参议的委任状;有孙中山写给张静江询问张的病情的信;有蒋介石的借条及蒋介石在丧母期间(因花费太大)写给张静江的信;还有张静江在孙中山遗嘱上的签名等等。
左边的一排有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急需经费写给张静江的信;有何香凝就廖仲恺墓让葬一事给张静江的信;还有孙中山病急时,张静江对孙中山病情及治疗过程的详细记载。
  右边的一排是陈立夫、陈果夫等一批国民党元老给张静江的信。四周照片有孙中山和张静江在海宁的合影;有张静江有中山陵铜门上的建字照片
  故居还有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手书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德颂》板屏六块,系用银杏木镑刻。这两边的二句诗为清书法家赵子谦所写。
   厅堂两座门雕,雄刻十分精细,门据分别为“有容乃大刃(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丈,无欲则刚“名句)和”世守西铭“均为南浔近代实业家兼收藏家周梦坡所书。

      百间楼位镇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奴姆仆人居家而建。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这一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顿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密密扎扎地布满了河岸。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船只往来,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河西岸在40年代,遭日本军队飞机轰炸,损毁严重,虽经修整,但己失昔日风采)。
  百间楼河道原是运河,通湖州和乌镇、苏州、南浔的物资均从这条河迸出。元未筑城墙,成为城壕的一段,沿河大多为货钱、店铺,沿岸筑成整齐的条石驳岸,岸边河马林立,以便船只停靠,装御贷物。沿河是长街,沿街房屋太多为前店后宅。大户人家均 住宅三至四避,一般人家为一个天井的两进屋。
  整条百阁楼街房舍连排,侧墙相接。房舍间山墙高耸,有做成云头;有做成观音兜式;也有做成三叠马夹墙式,高低错落,自墙黑瓦,饶有风情,沿河街屋黑瓦之下,民革梗楼窗,底屋多有披檐,又一层黑瓦,再下是桂廊河沿,轻巧通透,洋隘着水乡居居的灵气。
  百间楼是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全长400余米,以门面百五十四,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南浔古镇民风民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浔人质朴善良,具有豁然聪慧、维和积福的性格特点,又具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

  宋、明、清三朝,南浔籍进士41人,宋、元、明、清时期,浔籍京官56人;明、清两代全国各地州县官56人。

  在南浔古镇上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近代著名藏书家、嘉业堂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以经营生丝发家的南浔“四象”,刘镛、张颂贤、庞云曾,顾福昌;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至今都留下了他们的踪迹。

3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