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导游首页 | 江浙沪 | 京津冀 | 鲁晋蒙 | 辽吉黑 | 皖豫鄂 | 闽赣湘 | 云贵川 | 陕甘宁 | 新藏青 | 粤桂琼 | 港澳台 | 周游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导游 >> 福建江西湖南 >> 正文

惠安女:掀起你的斗笠来

[2009-02-15]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从中国其它地区尚未发现类似的社会分工,那么可以断定惠安社会分工能延续到今天,是对当地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并非外来文化的侵入。从明清开始就流行的女人裹足也没有裹住惠安女的大脚。一方面从惠安的地理状况来看,惠安是一个封闭的地区,中原文化传播的速度在这片土地上削弱。假设中原文化已经流入这块土地,但当地的生存条件恶劣,惠安人仍然无法承担裹脚的对生产力的破坏,她们在裹脚面前自然选择了生存。
  根据如今天惠安石雕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当地的地理位置来研判,古时当地主要的工作是农作、石雕、石头贸易、海上打渔这四类。在抉择工作时,由于男人的体力比女人强,做体力活也比女人效率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男人一定会选择重体力受益高的工作。由于当地红壤土的土地贫瘠,不适合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只能种植一些地瓜和花生。如果男女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话,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下一个家庭必然走到绝境。因此就得把劳力分配到打石头(石雕)、打渔和石雕贸易上分流,争取更多的收入。由于当地对成品石雕需求量有限,男人们就必须外出务工(打石头)打渔和贸易,这三种工作都需要离开家门到远方去劳作,自然由男人来承担了,这时的男人是被生存逼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从事打渔和远海贸易经济收入高风险较大的职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养家糊口。而这种种原因之下,留给女性唯一的选择便是在家中承担农业生产等。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惠安女能种田盖房子却不能出海打渔呢?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的严重,据说是女人上船出海便会有天灾人祸。早年妇女不能登船,更别说是出海打渔。长此以往社会分工就这样形成了,女人做家中的事务和务农,男人离开这片土地到外面去挣钱养家糊口。
  解放后小岞的这种社会分工能保留到现在,这和当地人早婚有关系。古时候由于出海打渔风险很大,父母们便想方设法为儿子早早操办终身大事,以延续香火。惠安地区无论男女都有早婚的习俗。男子若到十四岁还没有定婚,不是被人看不起,就被怀疑自身有病,从而在人前抬不起头。女子十二三岁成婚更是常事。早婚、封建包办的婚姻形式,造成惠安女大多没有文化,而且群体文化素质较低,她们顺从地接受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干杯声中我们四人对最后一点达成了共识。如今新一代的惠安女子受教育程度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逐渐提高,早婚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在街头难得一见年轻人身着惠安女的传统服装,可以预想这种风俗正在渐渐消失,原先的社会分工越来越模糊,她们的生活方式正在被周围地区的生活同化,她们头上的斗笠也许会被时尚的遮阳帽替代的一天。最终,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没有到过小岞的朋友,需要抓紧时间来领略当地的风情!
  第二天上午六点钟就起床直扑小岞码头,正好看上码头上有人卸货,惠安女这时就变成了和重庆的棒棒军一样的职业,肩扛手抬把船上的小虾抬下来倒在海岸边的石头上晾晒,再分拣出其间的小鱼等其他海产。这是在海鲜的腥味中拍摄惠安女,低角度用蓝天做背景衬托出惠安女的伟岸。这时我对自己没有带偏振镜来压暗天空后悔不迭。码头不仅能拍摄到繁忙的小渔船靠岸和卸下鱼货,并在海滩石头上晾晒的景象,还可以拍摄到在礁石上挖海蛎的惠安女。随着惠安女来来回回的步伐,我不停地按下快门。

  在这个码头拍摄之后,随即转向沙滩拍摄废船。在前海我们看到两位惠安女在拉巨大的锯子,把一根木柱据成厚板块,看起来锯下来的板块是用来做木船的船帮。把圆木平放在一个木架上固定在人腰的高度,两人各站在圆木的两边一起拉动大锯子,从圆木的这一端开始据到另外一端,就这样将一根圆木木头据成几块木板。看到这个场面我觉得很有意思,在经得惠安女同意后,我们拍了许多这些原本属于男人的活计的片子。
  当然,在拍摄时要注意和惠安女沟通,千万不要肆无忌惮地用你手中的镜头对准一群善良的女性。也许她们会因为劳动的繁忙忽略你的存在,不那么愿意配合你,因此可以备一个长焦镜头在远处抓拍。

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陈峰

每日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