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
动态首页 | 新品快讯 | 业内新闻 | 影赛征稿 | 摄影采风 | 摄影展会 | 行情导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摄影展会 >> 正文

彭祥杰摄影作品个展“局外人”将在成都展出

[2014-04-14]  中国摄影网   责任编辑:ansel    点击量:

展期:4月19日至5月9日

地点:成都影像艺术中心

《Outsider 局外人》——前言
    我特别喜欢彭祥杰的“流浪大篷”系列。大约10年前,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李媚主编的中国摄影家丛书,我在书中专门为《彭祥杰》这个系列写了篇文章。下面一段文字是从2005年10月写就的文章里选出的。我认为这些文字即使今天仍然在情理之中,而且还能再一次引起我的共鸣。
    “流浪剧团的照片充满着一种韵律美,反映出这个由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组成的团体紧张忙碌的各种活动。他们有着壮硕的身体,迅捷的行动,以及夸张的面部表情——他们脸上化上了厚厚的妆,就好像戴了面具一样——这些都通过他那灵活“舞动”的手上拿着的相机拍了下来。这些作品中体现的节奏就像是生活的隐喻,记录了他们生活中的忧伤和痛苦,也记录了随后而来的突然的笑意,还记录了他们日常训练的艰苦和短暂的轻松时刻:在卡车上吃饭的时刻,或者在星空下睡了一晚上后醒来的时刻…”
许多年过去了,中国社会不断地高速发展(或者看起来如此),人们努力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中国确实变化了很多,到底是好是坏不应由我评说。这也许不一定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许多搞摄影的人也变了,受到了新出现的影像收藏市场的影响,想考量和探索摄影作为媒介的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他们带来的变化是好是坏也不应由我评说。众所周知,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所以我想,最好的做法是发现并认可事物具有建设性的那一方面。
在中国,“纪录”摄影已经失去了其影响力,可能是因为摄影师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被记录了”,或是因为他们想要表现更加个人化的东西,亦或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现实的兴趣。也有可能是因为大众和市场不再关注“纪录”摄影。我注意到,许多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资深”摄影师很难继续过去的摄影创作,但又还没找到新的表现手法。我非常理解他们,同时也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

    我自己就对于数码相关的作品不太感兴趣,也经常觉得和年轻人不合拍。我想这是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情感和兴趣——我觉得甚至可以说有不同的世界。在彭祥杰和我这一辈人年轻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你只要愿意离开家里,去探索“户外”,就会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去看、去体验,让你目不暇接。如今,我觉得“外面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可能是因为全球化,或是因为无处不在的商业化),人们只能在所谓的“虚拟”世界里找到“替代的”可能。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会被后者征服,但我估计难。
彭祥杰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找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既不是“真实”世界(由我们人为创造),也不是“虚拟”世界(由有血有肉的人组成)。这个世界是位于昆明附近的小型矮人王国。摄影师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了解这些人的生活上面(他之前写的一封信里对此进行了解释,后面读者也能读到)。

    很明显,从拍摄的方式来看,这个系列的作品和“流浪大篷”非常不一样。在这个系列中,矮人们为彭祥杰摆出各种姿势,通常是静态的姿势,好像他们没有其它事情可做,就在等着拍照。摄影师很可能指导了这些矮人,教他们如何面对镜头、站在哪里等等。每张照片的构图都显示出他的个人风格。

    事实上,我们无法从这些照片中得知,这些矮人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聚集在这种“主题公园”一样的地方,为“正常人”在无所事事的乏味周末提供娱乐。我觉得,在“流浪大篷”系列中,杂技演员的尊严感不逊于观众(应该是更胜于观众,因为他们的技艺出众);而在矮人系列里,矮人们是被排斥的“局外人”,就算是他们的个人需求和成就(结婚、过上好日子、出人头地)和那些游客一样“正常”。这些矮人被转变成了“商品”,个人生活被剥夺,受到“有想法”的企业家的雇佣,生活在一个别人为他们定制的暗黑童话里,娱乐这个奇怪的公园里的游客。

    彭祥杰的照片捕捉并放大了这些矮人的疏离感,让观者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希望这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今天社会里的角色,并就此展开讨论。从这方面来说,彭祥杰的作品非常具当代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莫妮卡•德玛黛(Monica Dematté)

2014年3月23日(雨)写于Vigolo Vattaro

黄一    翻译

感谢   张近慧,Christopher Taylor

展览作品:《流浪大棚》

《小人国》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每日读图